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12日

又闻蝉鸣声

□孙长海

星期天,骑电动车带孙女去上舞蹈培训班,路两旁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国槐树上蝉鸣声不绝于耳,不禁想起年少时与小伙伴们捕蝉的情景。

那时我10多岁,酷暑盛夏,讨厌的蝉鸣声让人心烦意乱,难以入睡。正值学校放假期间,我把假期作业做完后,没事就和几位小伙伴一同上树捉蝉。捉蝉的工具非常简单,找来一根三四米长的竹竿,背着母亲从家里抓一撮面粉,然后和成面团,再用水反复冲洗,最后留下面筋,黏黏的,粘到竹竿细端的末梢,这样一个捉蝉的工具就大功告成。

捉蝉时手持竹竿,将粘有面筋的一端轻轻地往蝉的翅膀上一触,任凭蝉怎么挣扎也难以逃脱。然后,把捉到的蝉取下来放到瓶子里盖上盖。

捉蝉也是个技术活,一是动作要轻,蝉的灵敏度很高,稍不留神就会逃走;二是动作要快,一旦捉蝉的工具靠近蝉时,千万不要犹豫,否则只能前功尽弃。

后来,在浩瀚的诗书中,我学了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以蝉喻人,意指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自此我对蝉的印象大大改观。夏天是蝉的舞台,也是蝉的世界。即使在异乡也可以听到它的心声,有一种故人相逢的感觉。

参加工作后,记得那年初夏,单位派我去南方搞外调,我和一位同事结伴而行,到达湖北省与河南省交界处的一个农村。那天午饭后,我独自一人在异乡村头小河边闲逛,小河流水清澈见底,河堤两岸垂柳成行,突然一声声“知了——知了”如烟雾交替升起,音量迅速攀升,抵达巅峰,再后来音量陡然降落,越来越小,虽然音节单一,蝉声如乐,恰似一粒石子投入河中,涟漪过后,无迹可寻。

抬头看这只鸣叫的蝉正趴在柳树上,触手可及,我喜出望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捕捉在手。我仔细打量它,其头部宽而短,额唇突出,乌黑的眼睛圆溜溜的,身披透明轻盈的膜翅,威风凛凛。顿时,它鸣叫不止,使出浑身的劲扇动翅膀,意欲逃脱,目睹此景,我松开双手将其放生。瞬间,它飞入柳枝间不知去向。

蝉的生命短促,因此它格外珍惜光阴。炎热的夏季,它不畏酷暑,引吭高歌,释放自己的本真,活出每一天属于自己的精彩,任凭他人论长短。而我们活在尘世中理当学蝉,洗尽铅华,听从内心的召唤,心无旁骛,简单丰盈,始终为生活而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