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12日

乐读《论语》

主讲人:李乐观

扫描二维码

收听《论语》精彩解读

【原文】

子华(1)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2)。子曰:“与之釜(3)。”请益。曰:“与之庾(4)。”冉子与之粟五秉(5)。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6)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译文】

公西赤出使齐国,冉有替他的母亲请求小米。孔子说:“给她一釜。”冉有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给她一庾。”冉有却给了她五秉。孔子知道后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穿着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当周济穷急的人,而不是周济富有的人。”

【评析】

本章是谈君子之德,体现了孔子助人“周急不继富”的思想。

(1)子华即公西华,名赤,字子华,位列孔门72贤之一。春秋末年卫国濮上(今河南省濮阳县)人,比孔子小32岁,以长于祭祀、宾客之礼而著称,曾奉命出使齐国,外交活动取得很大成功。

(2)粟指小米。古文中在“粟米”连用时,粟特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之后叫小米。

(3)釜,音fǔ,古代容器名,一釜为六斗四升,约合40公斤。

(4)庾,音yǔ,古代容器名,一庾为16斗,约合于100公斤。

(5)秉,古代容器名,一秉16斛,一斛10升,五秉约合800升,也就是500公斤。

(6)衣,音yì,这里做动词,穿衣的意思。

公西赤出使齐国时,冉有担心其家中的老母无人照料,便向孔子讨要一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这里透露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即弟子有困难找老师,孔子家里有余粮。以此为根据,本章的对话当发生在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时期,而善于理财的冉有做了他的总管。《先进·十一》篇里,记录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在孔子身边共同侍坐的场景,说明公西华虽然年龄不大,却是孔门早期的弟子之一,而且与子路、冉有等关系密切。所以冉有利用自己的身份,当然也是职责所在,替好友的母亲请求补助。孔子当然知道公西华家境优越,但还是同意给予其一定援助。而冉有竟认为粮食的数量太少,并自作主张,给了其更多的补助。孔子知道这件事后,既没有怀疑冉有假公济私,也没有批评他私作决定,而是语重心长地教导他有关君子助人的美德,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这正是孔子仁者爱人的体现,冉有只是顾及了同门之谊,而孔子却装着整个天下的疾苦。

(第1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