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12日
忠孝家国情
——道德楷模王春来五十年行孝日记
作者简介
王春来,作家,一级警督。照顾瘫痪的父母双亲12年,发明照顾老人的护理工具数十件(孝道博物馆收藏),被誉为“造器孝亲”的当代著名孝子,身体力行诠释了忠孝两全的不凡人生。
曾获得“感动洛阳十大年度人物”“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人物”“当代中华新二十四孝”“河南省直十大道德模范”“推动中国家庭文明十大致敬人物”等诸多荣誉。
〇一〇 行孝能等吗
1972年5月15日
母亲在砸石场用大锤砸石头,很危险。
大锤的木把儿很容易折断,并且铁锤砸上石头的瞬间,手被震得又麻又疼,难以承受。有人用韧性和柔性很强的竹劈并在一起做锤把儿,减缓震手,也避免了锤把儿被折断。
竹劈弹性好,可锤头在竹劈上不容易固定,时常出现锤头脱飞出去砸伤自己或旁人的事情。
更可怕的是,砸石场上几十人一起在砸石头。
在灰雾笼罩的石场上只看到大锤翻腾,无数砸飞的石片,带着哨音旋转着四处飞溅,碰上裸露的肌肤就会杀开血淋淋的大口子。有的女人不愿意砸石头,不仅是因为太累,她们更怕伤脸破皮。
每天在晨曦中,我看着母亲用粗布缠裹头部、脖子、手脖、脚脖,戴上护目镜,穿上防护围裙,背上大锤,迈着沉重的步履走出家门。在通往砸石场的小路上,外人根本看不出母亲是年轻的女子。
母亲不怕危险,只怕没活儿干,她只有一个想法,挣钱救姥姥。
●今 悟
那时候,母亲干完活儿回家,我就会查看母亲身上血迹处的伤口,父亲在家中准备了“碘酒”“红药水”和“消炎粉”,我和父亲给母亲包扎伤口,母亲却总是不让包扎,说:“伤口敞开好得快。”
48年后,我的孩子问:“爸,当年奶奶为什么砸石头?”我说:“行孝不能等。当年你太姥病得那么重,治病能等吗?你奶奶挥舞大锤的身影其实是在用行动诉说,行孝等不得啊!”
〇一一 为什么十女九疤
1972年6月5日
芒种节气来了,天很热,砸石场上的母亲经常满头大汗。她身上裹的布薄了,锋利的飞石旋转着,时常划破护布插进肉里。
我从岳村附中下学来到石场,夕阳下总看到母亲身上血淋淋的。石头翻飞的砸石场太危险了,母亲的脸上分明在流血。
有个女人看着母亲砸出的一方方碎石块,讥笑母亲说:“女财迷,你脸肿得眼睛都睁不开了,还干呢?这堆石头也给你砸了吧,算你的。”我真想冲入石场喊:我妈不是财迷,她挣钱为的是给姥姥买药。
母亲从不包扎伤口,让血结疤。母亲额头正中,永远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大疤痕。
我心疼地问母亲:“妈,您额头的大疤怎么长不平呀?”
母亲笑盈盈地说:“春儿,好女人十女九疤,这是生活的印痕,干嘛盼它长平?”
母亲身上伤痕累累。
晩上在灯下,我轻抚母亲的伤口,说:“妈,您又要留下疤痕了,可是……”母亲搂着我说:“春儿,你年龄小,还不懂,疤痕看似不完美,却是咱劳动妇女真正的美,它留记着过去的日子。”
●今 悟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以人言无二三”。在我少年时代,母亲额头处的疤痕是母亲的标志,也是美的标志。那天妈妈对伤疤的解释,让我悟到了伤疤与人的关系,世事没有完美。
48年后,我的孩子问:“爸,为什么说,好女人十女九疤?”我对孩子说:“这里的‘好女人’特指劳动妇女,这是过去的老话了。女人这一辈子也不容易,比如你奶奶所在的砸石场全是女人干活儿。劳动妇女过去从事体力劳作,条件简陋难免身上落疤痕。孩子,爸爸觉得你奶奶额头的疤很美,那是你奶奶立身行孝的印痕。你将来也要学会善待不完美,因为不完美才是完美的。”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