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10日

感受家乡悠久历史文化底蕴

小记者走进市博物馆

本报讯(记者贺珺)“古人的皮带扣也太奢华了!”“这柄历经沧桑的青铜剑现在依然锋芒毕露!”“大名鼎鼎的绞胎瓷原来是这个样子!”……8月2日至5日,焦作日报小记者走进焦作市博物馆,通过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感受古人精妙绝伦的艺术水准,隔着千百年的时光,想象当年古人在制作和使用这些器具时的场景。

为了让小记者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家乡历史的独特魅力,焦作日报社教育事业部与焦作市博物馆联合举办了这次活动,开启连续四天的研学之旅,让小记者近距离感受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焦作市博物馆分为“巧手赋新生——焦作文物保护科技成果展”“窑火神工——馆藏瓷器精品展”“山之阳——焦作古代历史文物陈列”三个各具特色的文物展厅,展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

活动中,小记者首先跟随讲解员走进一楼“巧手赋新生——焦作文物保护科技成果展”,这里展出了大量的精美文物,有西晋铜帐构、战国错金镶嵌绿松石铜带钩、西晋兽衔耳杯铜砚滴等。讲解员告诉小记者,这些沉睡千年的文物在被发现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是文物工作人员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将它们一一恢复原貌。因此,大家才能欣赏到文物最初的风采。

听了讲解员的话,小记者仔细地观察着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可怎么也看不出被修复的痕迹,不禁感叹文物工作人员精湛的技术。

在参观的过程中,小记者还了解到,焦作就是因为历史上兴旺的“焦家的陶瓷作坊”而得名;当时盛产的绞胎瓷竟然是用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泥交替迭摞,互相揉和,经过盘卷、切割、滚压而成,工艺难度大,其纹饰入胎质,有黑白或褐白色相间。

博物馆里还珍藏着一些奇特的藏品,如古人用的烧烤架、蒸馍锅以及写字用的砚滴等,每一件文物都展现了属于自已时代的文化特色,同时也展示了古人脑洞大开的设计理念。

通过参观博物馆,小记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学识,体会了古代先贤是怎样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更加认识到自己将来振兴家乡、开拓未来的重要职责。

图① 在气势磅礴的元彩绘出行仪仗方阵陶俑前,小记者不住地赞叹。

图② 小记者被眼前的文物深深吸引。

图③ 小记者通过“魔屏”了解馆藏文物。

图④ 全息投影多方位展示馆藏文物。

图⑤ 小记者通过铜镜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

图⑥ 讲解员为小记者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贺 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