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22日

炮兵千敬芝

□王保成

千敬芝,修武县郇封镇京里村人,1931年2月14日出生,1949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9年5月转业,从军20年,当了20年的炮兵,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轮训队长,参加了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9月,他在朝鲜战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已经91岁的千敬芝回顾自己的一生,自豪地说:“我一生最骄傲的是,作为一名炮兵,曾为保家卫国、国防建设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千敬芝出生在京里村一个殷实的农民家庭,父兄种地之余为人建房盖屋,是远近闻名的泥水匠。千敬芝是晚来子,与大哥年龄相差很大,父兄都很宠爱他,希望他长大后有出息,从小供他上学。

千敬芝上了三年私学后,到县城的县立小学读书,后又考上了县立中学。他上小学时,日本鬼子占据了修武县城,他每次进出县城,都要向把守城门的日本鬼子行鞠躬礼,深感屈辱。一次,他看到一个农村老太太因害怕忘了行礼,被日本鬼子殴打。千敬芝还经常听闻日本鬼子杀害中国人的事情,特别是日本鬼子在赵家坟凶残地屠杀了100多名中国人,成了县城周边村庄群众的恶梦,人人提之色变,这在他的童年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也让他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仇恨。

京里村南边就是道清铁路,这条铁路是日军重要的运输线,千敬芝常常半夜被爆炸声惊醒,天明后看到村南的铁路被炸得七扭八歪,枕木被拆下烧毁。有人说,这是八路军在破袭铁路。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日本鬼子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千敬芝心想:八路军好厉害呀!

后来,千敬芝为了求学,跟着本地的学生一路南下,辗转流落到重庆。1949年11月,重庆解放,这座古城从此换了天地,焕发了生机。当月,千敬芝如愿以偿参加了解放军,成为第四人民野战军第47集团军139师炮兵营的一名战士。部队首长知道千敬芝上过中学,有一定的文化,就选派他到军里组织的炮兵专业知识培训班学习。在三个月的培训中,千敬芝刻苦学习,熟练掌握了识图、绘图和测量仪器的使用操作技能。其间,千敬芝作为炮兵学员参加了湘西剿匪。

1951年2月,湘西剿匪刚刚胜利,47军奉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同年4月入朝,部署在平壤地区,担负朝鲜西海岸反登陆、反空降和修建朝鲜北部地区机场的任务。

入朝初期,千敬芝所在的部队负责机场的保卫和修建任务。他记得很清楚,入朝第四天就参加了战斗。当时,千敬芝是炮手,第一次参加炮击实战,他既激动又兴奋。由于敌人占有空中优势,敌机不断轰炸正在修建的机场,千敬芝和战友日夜不停地对机场进行抢修。

1951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5月30日,47军军部率139师、140师进至南川店和新幕地区,沿礼成江西岸构筑纵深防御工事,组织第一线防御。这次作战任务极其繁重,面对的是美军王牌部队——骑兵第一师。这是美国建国之初便成立的部队,在历次作战中很少吃败仗,装备高度现代化,可谓武装到了牙齿。比较起来,47军的武器装备完全处在劣势地位,不但没有飞机和制空权,就连地面部队的装备差距也相当悬殊。但是,有一点47军占有绝对优势,那就是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经过数月的激烈战斗,47军歼灭美军3165名,初步摸到了美军骑兵第一师的底,认识到其只不过是一个装备现代化的“纸老虎”。

千敬芝说,入朝初期,尽管敌人占有空中优势、武器装备以及后勤补给优势,但我方炮击起来毫不含糊。记得有一次,炮管都打得发红了,还不停下来,我们就是要狠狠地打击侵略者,尽可能为前线提供最猛烈的炮火支援,减轻前沿阵地的压力。

一般来说,炮兵阵地都和前沿阵地保持相当距离,才能不被敌人发现,并发挥炮弹射程远的优势,给敌人以有效杀伤,这种炮击俗称“隔山炮”。但在朝鲜战场,由于敌人的坦克太多,对我军的前沿阵地形成极大威胁。千敬芝和战友就把大炮拆下来,把100多公斤重的炮架、炮身肩抬背扛运到距离前沿阵地不远的某个高地隐蔽起来,等敌人坦克群攻过来时,再用穿甲弹对付坦克。

后来,千敬芝被调到指挥连任观察班长。炮兵的观察兵部署在前线步兵连的指挥阵地上,通过炮对镜观察战场情况,及时测量、标出炮击坐标,通过无线电话或者有线电话向指挥部报告,呼叫炮火覆盖,准确无误地对敌人阵地进行炮击。“每次看到我们的炮火猛烈地炮轰敌人的阵地,把敌人炸得人仰马翻,我都感到特别解气,也特别有成就感。”千敬芝说。

千敬芝说:“我们到朝鲜战场不久,就发明了猫耳洞。当时,敌人占据空中优势,我们为了避免伤亡,每到一处宿营地或阵地上,就以单兵为个体挖一个只能容身一人的防空掩体,藏身其中,可以有效地减少敌机扫射、轰炸的伤亡,这就是最早的猫耳洞。后来,志愿军司令部把这个经验在各军进行推广。有一次,敌机前来轰炸时,我钻进了早就挖好的猫耳洞,谁知一颗炸弹刚好落在猫耳洞的上方,只听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被战友们救醒后我才知道,炸弹炸塌了洞口,我也被活埋了起来,幸好战友发现及时,把我刨了出来,否则我就闷死在土里了。”

1951年12月,47军奉命将临津江东岸防务移交给39军,撤至龙化、成川地区整训。1952年11月,完成整训的47军奉命第二次开赴临津江东西两岸,接替39军防务。1953年4月,47军奉命将临津江防务移交第1军,撤至谷山、松田洞地区担任机动作战任务。6月,47军奉命进至安州、肃川、汉川地区,接替38军西海岸防务。

从1951年4月入朝到1954年9月回国,千敬芝在朝鲜战场战斗了3年5个月,从一个20岁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炮兵,他和战友们用钢铁烈焰打击了敌人、支援了兄弟部队,为确保战斗的胜利奉献了血与火的青春。

最让千敬芝自豪的是,他在朝鲜战场火线申请入党,并于1952年9月29日经炮兵团党委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回国后,千敬芝历任炮兵团排长、连长。1966年,千敬芝协助炮兵团参谋长带领一个炮兵营前往山东潍坊演习。演习结束后,千敬芝坐在前面的指挥车上返回原驻地,即将进入连云港时发生车祸,头部受到重创,在医院昏迷了七天七夜才被抢救过来。伤愈后的千敬芝,右眼视力只有0.01,几近失明,同时也失去了部分记忆。

1969年,千敬芝转业,先是在家务农,后到修武县机械厂工作,1991年光荣退休。

今年已91岁的千敬芝生活幸福,安度晚年。说起47军139师炮兵团,老人依然兴奋,脸上闪着光芒,但问起那些和他同生共死的战友、首长,由于其脑部受过重创,老人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了,甚至样子也非常模糊。也许这是一个遗憾,但对千敬芝来说,没有遗憾,只有无悔,因为他是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

图①②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动员大会。

(本报资料照片)

图③ 晚年的千敬芝。

王保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