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22日

40年苦寻烈士舅舅安葬地,三次不远千里到焦作寻亲寻根,如今已经63岁的广西南宁河南籍老人郜建成,终于兑现了父母的承诺,也收获了沉甸甸的革命家族史——

寻找烈士回家路革命家史代代传

本报记者 郭树勋

三次奔赴焦作,完成父母心愿,找到了烈士舅舅安可群的安葬地,感谢沁阳市人民政府、山王庄镇政府……感谢马庄村的乡亲们……”记者近日与远在广西南宁的63岁河南籍老人郜建成通电话时,从那断断续续的话语中能够感受到他抑制不住的激动心情,“三次焦作之行,最大感受是收获了沉甸甸的革命家族史。”

父母的心愿?舅舅安可群?安葬地?革命家族史……揭开一个个谜底,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不能被遗忘的家国记忆。

千里寻夫,《集结号》情景再现

郜建成的父亲叫郜作胜,是沁阳市山王庄镇马庄村人;母亲安国英也是马庄村人,只不过之前马庄村分为上、下村,父母二人一个是上马庄村人,一个是下马庄村人。

打开沁阳市史志,郜作胜赫然在列:1915年出生在沁阳市山王庄镇马庄村,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在山西省决死三纵队四团七连任机枪班长,因战负伤转业到山西省武乡县供销社工作。1946年调回沁阳县民政科工作,先后任二区民政助理员、三区武工队政委。1947年至1949年,在禁烟总局豫北办事处武陟站任经理和办事处人事股股长。1949年6月随大军南下,先后在广西任平乐专区粮食局局长、自治区粮食厅办公室主任等,百色地区财办主任、地委常委、专署副专员、行署顾问等。

郜建成从小就听父母讲过舅娘千里寻夫的事。那是1950年的一天,南下广西的郜作胜家里突然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乡下妇女,她就是母亲安国英的弟弟安可群的妻子。这位从河南沁阳一路受尽磨难来到广西的普通妇女,如同《集结号》里的烈士王金存的妻子一样,“看到同村参加革命的老少爷们一个个回来,却没有自己丈夫的音讯”,无论在哪里都要找到丈夫,成了她唯一的寄托和希望。

郜作胜当即给解放军总政治部写信查询,很快被告知:安可群于1949年在四川成都战役中牺牲,牺牲时年仅22岁;生前所在部队三野九十八团一营,任教导员。

“舅娘等待多年,得到一张革命烈士证明书。”郜建成说,“后来又经过父亲多方打听,才获悉舅舅的准确牺牲地在四川万县,是在攻打万县城时不幸中弹牺牲。父母当时就给舅娘承诺,一定要找到舅舅的安葬地,把舅舅带回老家。”

一诺千金,苦苦寻找烈士安葬地

安可群长啥样?没有留下照片。他是如何辗战到万县的?也不得而知。

把安可群带回家的第一步,是找到他的安葬地。郜作胜为此想尽办法苦苦追寻,由于攻打万县城战斗惨烈,一直没有确认烈士的准确安葬地。

“作为我军营教导员、基层部队一名政治工作者,我想,舅舅应该经常出现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协助营长指挥作战并对部队进行动员鼓励。然而,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2岁……”郜建成说,没有找到舅舅的安葬地,不能把舅舅带回老家,也成为30年前父亲去世前常常念叨的一个心结。

从那时开始,郜建成就接续父亲,踏上了寻找舅舅安葬地的历程。他那时决定从家乡出发,从寻根开始。

1982年,第一次踏上回老家路的郜建成从健在的与父母、舅舅同龄人那里得到一些回忆:

受郜作胜的影响,安可群很早就接受革命思想,一心想参加八路军抗日。1939年,一支八路军队伍路过村子短暂驻留,舅舅就闹着要跟八路军走。部队一开始不同意,舅舅就天天去找部队的领导,并态度坚决地说,不当亡国奴,要当八路打鬼子。部队不同意,他就不回家。部队领导看到舅舅坚定的态度,就同意了。当时舅舅只有12岁,按照当地旧俗,刚刚与后来千里寻夫的舅娘成亲,从此也撇下了舅娘,再无音讯。

“2007年,我到山西开会,又顺路回了趟老家马庄村。这是我第二次回老家,因为来去匆匆,依然没有找寻到有用的线索。”郜建成说。

革命家史,父亲激情燃烧的岁月

“郜作胜的儿子回家了……”郜建成至今不会忘记前两次回马庄村时,乡亲们对他的热情,更不会忘记父亲在家乡像明星一样受到“热捧”。这些“热捧”来自于父亲的传奇。

马庄村的老人们回忆说,郜作胜于1946年因伤又回到沁阳,在太行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他常常身挎双枪,指挥战斗,冲锋在前,成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武工队政委。

一天下午,郜作胜带着一名警卫员秘密回到马庄村,不料被村里的一名恶霸发现。恶霸立即跑到沁阳县城通风报信。当天夜里,国民党军队就包围了村子。由于郜作胜和警卫员早已离开,敌人扑了空。不肯善罢甘休的敌人把当时藏在一起的郜作胜的弟弟郜作谋和郜作谋1岁多的儿子抓了起来,恼羞成怒的敌人当场刺死了郜作谋,并丧心病狂地摔死了郜作谋1岁多的儿子。

敌人的惨绝人寰点燃了郜作胜和乡亲们的怒火,他们发誓要为郜作谋和他1岁多的儿子报仇。

一天,郜作胜得到乡亲们送来的情报:通风报信的恶霸偷偷回到了村里。郜作胜当天夜里摸回村里,把恶霸抓了起来,并绑在村头大庙前的槐树上召开公审大会,亲手处决了告密的恶霸。

郜作胜后来随大军南下,在广西多地任职。河南闹饥荒时,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厅办公室主任的他多次接待河南省前来调粮的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郜作胜就像《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一样热心帮忙,给家乡调粮,也像石光荣一样受到了“处分”。

家乡人民不会忘记的郜作胜曾在1664年、1975年两次回到马庄村,每次都经不住乡亲们的挽留,一住就是一俩月。其间,乡亲们请他帮忙给村里建个造纸厂。在郜作胜的努力下,村里在沁阳市最早办起了造纸厂,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

“父亲很少给我们讲他的故事。这也是我回家乡的最大收获之一。”郜建成感慨地说。

不能忘记,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

今年7月6日,郜建成第三次来到焦作,直奔沁阳市烈士陵园。经过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查找,原来他多年寻找的安可群烈士就安葬在这里。

事情还得从2012年说起,当时万县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被集体安葬的一个烈士墓群需要搬迁。万县政府对烈士及烈士家人高度负责、积极挖掘、认真整理,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其中意外发现安可群烈士也安葬在其中。由于是集体安葬,无法确定烈士遗骸,万县相关部门就发函至沁阳市,商量安可群烈士的安葬事宜,沁阳市相关部门立即回复:欢迎烈士回家。

“烈士墓一般都有烈士遗体。对于确实阵亡,但无法确认遗体的烈士,会为他们建造一座墓碑,寄托哀思。无论墓碑下边是否有烈士遗骸,我们都不能忘记他们的丰功伟绩,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沁阳市烈士陵园的管理人员说。

就这样,沁阳市人民政府在沁阳市烈士陵园为安可群烈士建造了一座墓碑,并举行了简约的安葬仪式。

记者曾跟随郜建成一同来到安可群烈士的墓碑前,只见上刻:“安可群烈士 沁阳市山王庄马庄村人,1927年出生,1946年参加革命,九十八团一营教导员,中共党员,1949年在四川万县牺牲。沁阳市人民政府立 2012年9月。”

碑文上说安可群是1946年参加革命,记者看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提供的一份中央组织部1979年郜作胜干部履历表上写道:“妻弟安可群,中共党员,1939年参军……”

记者同时看到安可群换发、补发烈士证审批表上写道:“安可群,马庄村人,1940年参加革命……”

“舅舅牺牲时22岁,是营教导员。如果1946年参加革命,3年就升到营级干部,确实很少见。其实,考证舅舅啥时间参加革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烈士回家、丰碑永存,革命家史代代传。”郜建成的话令人深思。

上图 郜建成(左一)在给乡亲们展示家里存放的老照片。

本报记者 郭树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