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14日

我曾是名地质勘探员

本报老年记者 朱帮义

1960年秋天,我在县城第一中学初中毕业,参加了当年中考。

当时,我填报的第一志愿不是高中,而是中专或技校。原因很简单,就是当时家庭生活困难,不想让父母再为学费发愁了。

当年9月,当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欣喜若狂,久久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打开录取通知书,接收单位是河南省地质局。当时自己年龄小,不知道地质局是干什么的,心想只要有个单位接收就行,学点技术,养活自己,回报家庭。母亲为我准备好行装,把我送出家门,我乘坐睢县至郑州的长途公交车来到了省会郑州。

地质局不是一所学校,而是一事业机关单位,在那里技术培训不到三个月,我被分配到了河南省予零三地质队。刚到地质队,我们这些学生什么也不懂,队里安排我们在山上挖探井,打探槽,用钢钎、大锤凿眼放炮。几天下来,我们一个个累得腰酸背痛,手上都起了血泡。由于我吃苦耐劳,各项工作表现突出,队里第一批把我从施工现场抽出来,跟着老师干起了地质勘探员的工作。

勘探员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勘探,都要先找一份当地的地图,根据地理位置分布画出一条条勘探路线,然后逐条勘探普查。队员们上山勘探都要全副武装,脚穿登山鞋,头戴太阳帽,手握一把小铁锤,这里敲敲,那里看看,遇到目标采些样品带回去分析化验。我背着一台仪器,两耳戴上耳机,手中提根探棒,行进时探棒离地面10厘米,且左右摆动,边走边收集地表层的放射线,并将数据记录在笔记本上。勘探员吃住没有固定地方,每天勘探普查走到哪里就吃住在哪里。吃农村大食堂的饭,睡在生产队里,身下铺些麦秸,头下枕块砖头,躺下就睡着了,这样的生活天天如此,可我们仍感到开心快乐。

直到参军入伍,离开地质队。那一段当地质勘探员的经历,是我忘不了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