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08日

长津湖战役亲历者肖玺公:

真实的战场比电影里苦得多

本报记者 朱颖江

长津湖之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场战役,是中美双方王牌部队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对决。

这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27军全歼号称“北极熊团”的美国陆军步兵第7师31团,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7月5日,山阳区焦东街道松鹤园社区征云小区,今年86岁的肖玺公回忆起亲历长津湖战役的往事,难掩激动:“真正的战场,比电影里苦得多。”

14岁少年背着顺口溜上战场

1936年,肖玺公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出生,母亲虽然是农民,但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在那个艰苦的岁月,肖玺公兄弟4个都进了学堂,他就是在学校被选中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在肖玺公女儿肖萍家,记者看到了2份珍贵的证明,一个是《回乡转业建设军人登记表》,另一个是朱德总司令签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回乡转业建设军人证明书》,这2份证明上详细记录了肖玺公的参军时间、部队番号、转业时间。

为了保护已经泛黄的证明,肖萍特意给证明过了塑。她说:“这是我父亲一辈子的荣耀,要好好保管。”

时间回到1950年的冬天,肖玺公14岁,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小学生。此时,他的哥哥肖玺元已经参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名战士。抗日战争期间,肖玺公的父亲被日本人抓走死在了外面,母亲赵红麟解放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县人民代表。母亲独自养活4个儿子,非常感激共产党,肖玺公的大哥肖玺元14岁时,母亲就将其送到部队当兵。

部队到学校招人,看中学习好又懂事的肖玺公。赵红麟知道后,二话不说就给二儿子打点行装,送年仅14岁的肖玺公参军。

肖玺公和另外6名同学随部队到吉林省临江市后,在第9兵团27军后勤卫生部一院接受培训。医生为了让这些“小鬼头”(小战士的昵称)快速记忆人体解剖结构,将人体内脏所在位置、骨骼名称及位置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讲给大家听。

“胃偏左向右弯……心脏向左偏……”肖玺公说起当年学习的情形如昨天一般,一口气背诵了内脏、手掌、胳膊等解剖结构。他说,当时不知道要去打仗,也不知道记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就单纯地认为老师教的东西必须要记住。他就拼命地背,将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记在脑子里。

学习的时间很短暂。随后,肖玺公随部队到了沈阳。在沈阳按要求换装,将母亲准备的棉被、褥子等全部留下,乘坐火车朝朝鲜的方向驶去。“当时是冬天,鸭绿江江面结着厚厚的冰,部队走过鸭绿江到朝鲜后,大家才知道身上穿的衣服是朝鲜人民军的军服,我们是要帮助朝鲜打美军。”肖玺公讲到这里时,回忆出现了暂停,几分钟后接着又说:“大家心里很激动,一点也不害怕。行军时,几个‘小鬼头’还不忘背顺口溜。”

走路睡觉 炒面配雪

“朝鲜的冬天特别冷,白天的温度-30℃以下,夜间-40℃以下。大部队行军不能被敌人发现,我们白天休整,夜晚走路。一连走好几天,累得不行,走着路就睡着了。”肖玺公说,他是医院里年龄最小的卫生员,个子小,背着雨布、粮食、急救包等几十公斤重的东西,走路怕掉队,都是小跑着往前赶,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情形,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做到脑子睡觉,腿跟着跑。

《长津湖》电影上映的时候,肖玺公在女儿的陪同下去电影院观影。银幕上敌军的轰炸机贴着地面呼啸而过,一枚枚炸弹将补给线炸毁的场景,让老人陷入深深的回忆。他对女儿讲,刚进入朝鲜时,每个人身上都背着粮食,虽然不能烧火做饭,但大家还有东西吃,饿了吃口炒面,再吃一口雪,炒面吃完了就干嚼粮食。补给线被炸后,没有粮食等物资,部队领导就让大家把粮食集中起来,先紧着伤员吃,医生护士体力不支的时候才会吃上一点。他年龄小,但也懂得粮食的珍贵,饿了就忍着,实在不行就吃口雪。战士们吃的冻土豆,在当时非常珍贵。

救治伤员荣立三等功

27军在长津湖与美军开战后,伤员一批又一批被转移到医院,这个时候的肖玺公才知道自己牢牢记住的顺口溜有多么重要。

医生、护士不分昼夜抢救伤员,肖玺公负责打下手。手术时,他能够听懂医生专业术语准确配合,在救治伤员时,他能非常准确地说出受伤部位,对症处理,包扎伤口。

战士在前线打仗,争分夺秒,他们在后方抢救伤员也是争分夺秒。经过治疗,好转的伤员会重新回到战场,重伤的伤员就护送回祖国继续治疗。

肖玺公说,长津湖是长津发电站的蓄水湖,处于群山包围之中,东西两侧的山地海拔均超过1300米,地势十分险要。1950年11月下旬,该地区气温已降至-30℃左右,第9兵团对长津湖地区的美军部队发起攻击后,许多战士在前线受伤后又被冻伤,转移到医院必须截肢,在缺少麻醉药品的情况下,战士就让医生直接手术。战士们坚强的意志,让肖玺公至今难忘。

冬天气温低,伤员的伤口不容易感染,但到了夏天,缺少药品,伤口感染生蛆后无法处理,直接威胁伤员生命。医生无意间发现汽油可以杀死蛆,肖玺公就拿着水壶到封锁线,瞅准机会找路过的部队要汽油,这个办法救了不少伤员的命。

办法总比困难多。肖玺公在朝鲜战场待了3年,他学会如何救治伤员、保护自己和战友,他用草根做饭,喂给伤员吃。遇到不打仗的时候,会到附近村子买粮食救急。

一次,几名朝鲜战士被送到医院抢救,经过治疗和护理,朝鲜战士痊愈返回战场。战争结束后,朝鲜政府授予肖玺公以及其他医护人员“朝鲜人民英雄奖章”,肖玺公荣立三等功。

这些经历终生难忘

战争胜利后,肖玺公载誉而归,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这场战争。当他被分配到原齐齐哈尔127军工厂上班后,写信给哥哥肖玺元报喜。肖玺元在回信中说起自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用大炮打飞机的事情,还特意说明大炮在战场上的重要性,希望弟弟在军工厂努力工作,制造出高级的大炮给祖国争光。

看到哥哥的来信,肖玺公才知道,自己和哥哥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心里非常自豪。

“《长津湖》电影我看了2遍,每看到伍仟里和伍万里并肩作战的镜头时,我的心里无比自豪,虽然没有和哥哥并肩作战,但我们俩在不同的战场保家卫国,为祖国争光。”肖玺公说,他2次过“三八线”,这些经历终生难忘。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肖玺公收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他立即和哥哥联系,俩人在电话中回忆过往。

肖玺公说:“我这一辈子最听党的话。”1956年包头447兵工厂开始筹建,他响应党的号召,带着妻女离开家乡支援包头447兵工厂建设,在那里参与了100毫米高射炮、100毫米舰炮等武器的制造。

1971年,肖玺公再次响应党的号召,来到焦作,支援当时的济源531兵工厂建设。为祖国建设,一生辗转,1993年肖玺公退休,随女儿肖萍定居焦作。

如今,肖玺公已经在焦作生活了29年,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图① 今年已86岁高龄的肖玺公,饱经风霜,身体硬朗,脸上始终洋溢着可亲的笑容。

图② 肖玺公保存的纪念章。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