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05日
“夜场”让文化场馆更迷人
□ 赵改玲
7月1日以来,市图书馆每天晚上人气超旺。在延期开放的18时至20时30分,这里除了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圣殿”外,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市图书馆的火爆,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是否能在夏季延长开放时间,让它们成为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开放空间?
首先是市民有需求。夏季昼长夜短,尤其是夏至前后,20时天还没有黑透。加上气温高,大家的休息时间普遍较晚。业余时间怎么打发?到公共文化场馆是很好的选择。
其次是国家有要求。《“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要“积极做好延时、错时和流动服务,完善保障”。众所周知,除了专业人士、特殊人群外,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一般是在业余时间开展。试想,公共文化场馆的开放时间如果和上班、上学时间高度重合,人们哪还有时间去图书馆看书,到博物馆欣赏文物,到文化馆学习舞蹈、书画?然而,目前的现实正是如此:节假日里,博物馆、文化馆等场所人满为患;平时,这些地方的参观者、参与者却寥寥无几。这样只会导致一个结果:公共文化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大众文化需求得不到更好满足。
第三是外地有实践。2020年6月,上海市40余家博物馆、美术馆延长开放时间,以文化浸润“上海夜生活节”。观众不仅能观看最新的艺术大展,还能享受各馆推出的文化艺术主题优惠。今年,针对公众对精神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福建省将福州、厦门试点公共文化场馆延时错时开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根据安排,福州市公共文化场馆陆续推迟上午开馆时间、顺延闭馆时间,增加双休日和重点节假日开放时长,为上班、上学群体和游客参与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等提供方便。
可喜的是,我市在提供文化“夜场”方面动作不断,除了市图书馆提供文化“夜场”外,7月1日开启的周末大舞台也主要在“夜场”举行。
目前,我市的“夜经济”不断升温,成为提升城市能级的新动能、推动全域旅游的新引擎、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方式。如果公共文化场馆能提供“夜场”服务,就可以和“夜经济”相得益彰,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和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