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05日

杜志永:

中医“大宅门”赓续好家风

本报记者 马允安

人物名片

在焦作,有这样一个大家庭:兄妹各自成家后仍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他们秉承父亲制定的“从医必先树德,治病更须行善”家风,一家三代20多口人同住一个院、同做一件事,共同传承父亲的中医事业。该家庭被誉为现代版的中医“大宅门”。

开展义诊、免费送药、无偿献血、组织捐款……在从事中医事业的同时,该家庭用家规炮制仁心、用医德炼制大爱,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感动了身边人,感动了一座城,先后荣获2015年度全国“最美家庭”、2017年度河南省第一届“文明家庭”和“感动焦作”2016~2017年度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杜志永是这个家庭的“掌门人”。

焦作情缘

杜志永原籍济源市坡头镇大庄村。上世纪60年代,他的父亲杜荣星为了救治身患重病的祖母,自学中医并开创了杜氏中医,1995年应邀到博爱县开设肝病专科医院。2000年,杜荣星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我市,杜志永跟随父亲和家人一起来到焦作。

为了凝心聚力传承和发展中医事业,杜志永兄妹5人遵照父亲要求,分别进行诊断疾病、药品采购、配药、煎药等工作,且成家不分家,三代同堂,20多口人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同干一件事。

演绎着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的动人故事,荡漾着敦厚和睦、诚实守信的时代新风,杜志永和他的家庭先后被央视、河南卫视、河南日报、光明日报、焦作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奋斗故事

“坚守是最好的药材,用家规炮制仁心,用医德炼制大爱,烧掉一把欠条,心底善良不留痕,献出一腔热血,无私美德铸精神,小家庭、大情怀,小故事、大人生。”在“感动焦作”2016~2017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杜氏中医”获得了这样的颁奖词。

杜志永工作兢兢业业,带领全家人坚守父亲创立的“从医必先树德,治病更须行善”的家风,在提高医术的同时,处处为患者着想。多年来,杜志永坚持去社区进行义诊;到偏远山区为行动不便的五保户义诊、免费送药,为困难群众减免药费;到敬老院义诊和做义工;到儿童福利院捐款捐书并送米送面;逢年过节看望退伍军人,给他们检查身体、送去生活用品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杜志永带领家人根据国家权威部门公布的预防中药处方,加班加点,累计熬制3万余袋、价值40余万元的预防中药,送到一线记者、小区保安、高速交警等疫情防控一线人员手里。2020年,杜志永被评为焦作市抗疫一线先进个人。去年洪涝灾害发生后,杜志永专程到卫辉市看望受灾人员,带去生活用品、衣服被褥,全家先后捐款5000多元,为灾区人民恢复重建作出贡献。

多年来,杜志永积极倡导文明活动,组织家里13人多次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达3万毫升。其中其侄女杜明霞和外甥郑钦文都把献血作为自己的18岁成人礼,侄儿杜丹峰是焦作市第18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二哥杜青春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杜志永还积极倡导和传承优良家风,先后到市总工会、市农业局、解放区环南一小等单位,在“道德讲堂”讲家风。他在担任第九届解放区政协委员期间,积极参政议政,深入基层调研民计民生,参与区政协组织的“文明传递”活动,多次获得“优秀政协委员”和“先进个人”称号。

2021年,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中医管理局联合举办的“怀川英才计划”(育才系列)“焦作市名中医”评选活动中,杜志永被评为“焦作市民间名中医”。

深情寄语

“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焦作对我们全家有知遇之恩,我和我的家人将永怀感恩之心,赓续树德行善的家风,倾力为焦作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贡献我们的力量!”杜志永说。

上图 杜志永。

本报记者 马允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