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6月10日
麦子黄
□徐 玲
年复一年,庄稼人一年四季都忙着,他们往地里头运粪,将土地深耕、打畦做埂,然后播种、灌溉、除草、施肥,然后等待着收获。
麦子黄了,人们的心又飞到了田地里。从种下麦子的那一刻,他们的心就被庄稼掌控着,他们会扳着指头算从麦种入土、出苗、返青、拔节、孕穗、开花、成熟的时间。他们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是他们一年的主粮,也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所以他们操心,特别是麦子将要收割的这几天,他们没事就去田头溜达,揪一把麦子放在手掌中搓一搓,看一看是否应该开镰。
也有麦收时天气捣乱的时候,久雨不晴,害得麦子绝收或者减产。这种防不胜防的天灾,一般情况下政府会安抚救急,所以老百姓总是临危不惧,心中感谢政府给予的好日子。但是这样的灾难若是放在古代,人们就苦不堪言了!那时的洪涝频频,人们不知所措,只有把希望寄托于神仙。如今这些遗俗流风在时代的更替中早已成为过去,现代社会有人工降雨,有防汛的河道,地里的庄稼全部进行科学化种收,产量高,颗粒饱,人们的生活也是日新月异。
但是每到麦收时节,人们的话题还是会围绕进去,报纸上和网络上也会紧跟报道,毕竟“民以食为天”,何况中国以农立国,农业虽然真正地走上了现代化,人们对于和生存有关的事情还是念念不忘。
想着收麦子,我不禁又想起全凭一把镰刀收麦子的时候。那时候麦收的场景热闹又欢快,紧张又满足。大人在前面浑汗如雨地割麦子,小孩儿在后面提着篮子捡麦穗。记得我那时候8岁,因为家里的劳力少我需要跟着父母一起到田里去。毒辣辣的太阳火一样烘烤着,但人们为了抢收,一个个是那么拼命,全然不顾手上和胳膊上被麦芒刺的一道道血印子。那时候,我是真正体验到了做农民的辛苦。大额度的劳动换来的就是少许的钞票和填饱肚子。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偷懒,整个过程他们都是热情高涨、群情激昂,一刻也不想休息。他们是那么朴实、憨厚,那么容易满足。这或许就是农民的崇高品质吧!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到外地工作,但是每到麦收季节,心里却还是惦念着我们家的那一大片麦田。那麦田年年收割,年年收割不完,让人心生感慨又十分兴奋。这种特殊的感觉在心里一直埋着,就像将一地的金黄在怀里一直抱着。
今年,我又回故乡收麦,看见邻居徐大叔在我们家的麦田里帮忙。原来徐大叔以为我留在了城市,不会再回到家乡收麦子。看见我的那一刻,徐大叔笑着说:妞儿回来帮家里收麦呢?接着他又抚摸着他身边的每一个麦穗,感慨地说,一辈子了,怎么就爱不够呢?那种宠爱和享受,让人感觉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徐大叔说,他热爱家乡和脚下的土地,热爱我们的国家。
徐大叔的话让我感动,我望着被徐大叔割倒的麦子,眼睛湿润了,多好的乡亲啊!淳朴得就像眼前这黄灿灿金贵的麦子。
本版来稿请发至邮箱:
jzwbxq@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