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5月27日
吴爱香:志愿服务让人“减龄”
本报记者 梁智玲
见到吴爱香,很难把她和65岁的老年人联系在一起。她爱美,出门前先化妆,还要穿上高跟鞋;她很忙,每天把时间安排得很满,就像年轻时上班一样。她说,前几天刚办的老年人免费乘车卡,才让她意识到自己已经65岁了。“我很享受目前的老年生活状态,把多余的精力奉献给社会,没觉得自己老。”她说。
5月24日下午,在山阳区艺新街道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吴爱香是一名巾帼银发志愿者,当天,她要接待前来调解纠纷的群众,并做好记录工作。这份志愿者工作,她已连续做了4年。“越干越喜欢,感觉自己还不老,对社会还有用。”她说,“志愿服务让人‘减龄’。”
退休后能干点啥?吴爱香也曾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10多年前,吴爱香从我市商业系统退休,还年轻的她没闲着,运用自己积累的丰富工作经验,继续工作了10年。61岁那年,她开始感觉累,想调整一下生活状态,就彻底退了休。最初,她的想法是找个健身场所、娱乐场所,以锻炼、消遣为主。实地调查了我市多家健身馆后,她有点失望地说:“我从小就喜欢体育、文艺,想重新学习,但总感觉没有特别适合的地方,找不到感觉。”
在犹豫、彷徨时,吴爱香从网上浏览到一条信息:“嘉乐园老年大学夕阳红老年瑜伽队招募队员,每学期学费50元。”盯着这条信息看了好几遍,她有点不敢相信:“这是什么机构?学费这么低,能学到东西吗?”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经过电话沟通后,她决定去报名上课。上了几节课,她仿佛找到了自己心里琢磨了很久、一直想实现的梦想。“这个团队里都是60岁以上的同龄人,老师义务教,大家学的积极性很高,气氛非常好。”她说。
由于出色的管理组织能力,半学期后,吴爱香当上了瑜伽班的班长,协助老师组织大家一起学习,在忙忙碌碌中,她收获了满满的充实感和幸福感,越干越有劲儿。这,也是她成为志愿者的第一步。后来,她又协助老年大学组建了模特班,生活变得更加忙碌、充实。
忙碌的老年生活最幸福。在老年大学里发挥余热,已经不能满足吴爱香持续为社会作贡献的内心追求,2018年,她申请加入了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巾帼银发志愿者团队。“我是一名有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应该为社会尽力。”她说。在这个团队里,她帮助群众调解家庭纠纷、参与疫情防控……一刻也没闲着。
志愿服务占用了她大部分时间。今年3月份,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我市居民小区设置了防护岗,吴爱香申请到小区值守。市直机关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轮流值守,吴爱香专门挑清晨、中午、晚上等时间段值守。这些时间段人流量大、工作任务重,她却毫无怨言。“我就住在这个小区,离家近,对居民情况熟悉,这几个时间段我在岗,其他志愿者也能轻松点。”她说。
为了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吴爱香喜欢随身带着一个小笔记本,上面简单记录着工作日志、每日时间安排。她告诉自己,虽然不服老,但毕竟已经60多岁了,有时候会忘事,记下来,心里更踏实,也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她这样做,家人和亲朋好友都理解吗?“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经过了一个过程,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的选择是对的。”她说。说出这段话时,记者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充盈与幸福,这是一种新老年生活的状态。
在吴爱香身上,还有一股“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为了做好家庭调解工作和未成年人帮扶工作,她把学习《民法典》当成一门必修课。只要有时间,就随手拿出来,认真读,反复理解、记忆。“熟读《民法典》,能准确运用里面的知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我的一个心愿。”她说。
右上图 吴爱香利用空闲时间学习。
本报记者 梁智玲 摄
■记者手记
难得老有所为
□梁智玲
有人问吴爱香,已经65岁了,为啥还这么“拼”?她笑着说,人得有精神追求,对她来说,老有所为,能为社会发挥余热,就是精神追求。再说,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根本就不会觉得累。
老有所为,是吴爱香的精神追求,也是她的养老境界。她说,虽然从年龄上看,她已经不年轻了,但因为有事做、有追求,心态仍然很年轻。每天睡觉前,她都会总结一天的生活,如果一天没出门、没做志愿服务工作,她就感觉虚度了一天,心里不踏实。
当志愿者分文不取,贴功夫不说,有时自己还得贴钱,可吴爱香却越干越有劲儿。她说,社会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老年人也是社会很重要的组成群体,社会提倡尊老爱幼,为我们提供很多便利,我们更应该老有所为,发挥余热为社会作贡献。付出就是得到,为社会服务,其实也是为自己服务,和谐的社会大家庭,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