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5月06日
退休生活乐趣多
□李思敏
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所谓医愚,不仅是医治愚昧,还可以使人开朗,暗道上看到光明,郁闷中获得欢乐,人生旅途增添动力。我虽已近耄耋之年,一普通百姓,也无大作为,但从读书和学习写作中,初步认识到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也深切体会到给我退休后生活带来的乐趣。
2002年末,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待在家中无事可干,心里总觉得空空落落。为了消除苦闷,驱逐寂寞,我想起了书,捡起自己年轻时曾有过的文学爱好,利用过去积累的知识和文字功底,开始一边读书学习,一边写诗词,也写散文。光阴荏苒,不知不觉10多年过去了。这10多年间,我每天注意阅报纸看新闻,了解天下大事,掌握时代脉搏;上了老年大学,认真研读诗文书刊,不断充实写作知识,提高写作技巧,开阔写作视野。功夫不负有心人。10多年间,我在全国多家媒体发表散文、杂谈60多篇,出版诗集4本等。
也许有人会说,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退休了何不凑堆打打牌、下下棋,逍遥自在落个清闲,还耗神费脑舞文弄墨,又不挣钱,图个啥呀?我是这样想的:退休,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转折得好,思想上依然海阔天空,精神上同样充实有趣,生活上照样甜蜜快乐;转折得不好,就会觉得自己被社会的“列车”抛了下来,失落感深重,莫名的孤独、空虚、寂寞、忧愁就会不时袭来,整天郁郁寡欢,无所事事,松松垮垮,身体也会每况愈下。所以,我就主动调节自己的思想情绪,努力保持生命的锐气,培养生活的情趣,搞好“转折”。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一生豁达向上,积极进取,勤奋笔耕,永葆大脑的活力。这是我学习的榜样。
读书写作,赋诗撰文,抒发情感,调养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养心,修身养性,有利于健康长寿。当然,这里面也有兴趣和爱好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给自己身心适当增加负荷,有一点压力。因为负重的生命才更有韧性,才更健康。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曾说过这样的话:“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最不能承受的恰恰是轻松。”我在工作岗位上几十年从来没有松松垮垮轻松过,退休以后依然不愿意松松垮垮混日子,那样会磨去锐气,淡化志趣。虽然打牌、下棋自有它的乐趣,但我觉得缺乏高尚的情趣,将大把时间白白消磨掉实在可惜。我喜爱从读书写作的宁静中体味乐趣,这种乐趣有文学内涵,有知识引力,有艺术性情。并且,我所求的读书写作乐趣不涉名、不计利,只求精神上留一分坦然。
莫道桑榆晚,余霞尚满天。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人,要活出个精气神来。要保持精神世界的充实,不忘人生的信念和追求,使生活有一定的节凑感和紧张感,适当负重,生命之树就会常青。读书和写诗作文,宁静中求致远,执着中有喜悦,也大有益于养生。所以,我愿终生坚守:有一个纯洁的灵魂,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体魄,宁静的心态,物质上无奢望,精神上有追求,活得坦然,活得自在,活得潇洒,粗茶淡饭陋室布衣足矣。我写了一首小诗,诠释了内心的情感:心正体魄壮,无欲志则刚。攻诗有真情,廉俭益寿长。我虽年近耄耋之年,但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孜孜以求,在古今诗文名家的星空遨游,在自己钟情的精神田园躬耕,持之以恒,乐趣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