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4月12日

继穿黄盾构机后,又有衬砌管片亮相我市——

还原穿黄场景 打造特色景观

本报讯(记者李晓军)继穿黄盾构机后,我市再添穿黄隧洞真实形象——衬砌管片。两个庞然大物,前后呼应,共同还原穿黄场景,成为我市特色景观。

4月11日,普济路与人民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外,“黄河号”穿黄盾构机东侧,一段8.7米高的环形衬砌管片静静伫立在一片草坪上,工人正在给草坪浇水。远远望去,在绿树、鲜花的映衬下,盾构机和衬砌管片如同大型城市雕塑,显得格外壮观。

何为衬砌管片?为何要伫立此处?这要从南水北调穿黄工程说起。

南水北调穿黄工程线路总长19.3公里,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也是整个南水北调中线的标志性、控制性工程和咽喉工程。整个穿黄工程最引人注目、难度最大的,就是长4250米、最大埋深35米的两条穿黄隧洞。这是我国第一次采用大直径隧洞穿越黄河,称得上是“万里黄河第一隧”。

如何在黄河河床下充满泥沙、孤石且软硬不均的复合沉积地层中,开凿数千米长的隧洞?如何使隧洞在承受黄河水和南来之水的内外压力下,依然保证自身的结构安全?当时,这些世界级技术难题,不仅在国内水利工程建设中无先例可循,在国际水利工程界也难求借鉴。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国从德国引进两台号称“工程机械之王”、当时世界上直径最大的盾构机,分别命名为“黄河号”和“穿越号”,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盾构技术开挖隧洞。衬砌管片是盾构施工的主要装配构件,是穿黄隧洞的最内层屏障。

衬砌管片与盾构机协同作战,克服大盾构长距离推进、高水压、高埋深、地质复杂、深层加固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保证了穿越黄河隧洞的顺利贯通。

去年夏天,我市在建设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时,萌生大胆创意,将这个成功穿黄后已废弃多年的“国之重器”——直径9米、长80米、重1166吨、由1.2万个零部件组成的“黄河号”盾构机,“安家”天河畔,让其重获新生。

去年冬天,为纪念伟大的南水北调穿黄工程,给广大群众展示穿黄隧洞的真实形象,我市与穿黄隧洞施工方中铁十六局结合,决定在盾构机东侧,做穿黄隧洞衬砌管片四环卧式拼装展示。

“目前在此展示的管片为穿黄隧洞施工真实管片!”市南水北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毋艳斌称,衬砌管片内径7.9米、外径8.7米,管片厚0.4米、宽1.6米,为钢筋混凝土制品,每环管片均分为7片,每块管片重约6吨,采用大封顶块形式。

据悉,这是我市做足“水”文章,打造特色文旅品牌的奠基工程之一。依托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与其他水利工程组团,市南水北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将打造以水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线路,争创南水北调文旅品牌,为我市打造高能级文旅贡献力量。

上图 伫立在“黄河号”穿黄盾构机旁的衬砌管片。

本报记者 李晓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