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3月25日

闻香

□王保利

香,沁人心脾,好闻。

农历腊月的一天午后,一个陌生电话打来,犹豫片刻还是接了:“是王保利老师吗?我是焦作市图书馆的张霖,请你来领奖……”噢,我谢过后答应马上去取。

书店常进,图书馆不常来,似乎对图书馆略有不恭之嫌。实际上,自认为有上千册的藏书,看都看不过来,不需要再去图书馆附庸风雅了。

没想到张霖老师领着我这个“刘姥姥”在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总藏书量超过200万册、拥有阅览座席1300多个、信息接口1094个的国家一级图书馆转了一圈,真有进了大观园的感觉。图书馆之现代、丰厚、大气,令人震撼,着实颠覆自己先前的认知。

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我随后端正心态,如小学生一般,怀着虔诚的心情,毕恭毕敬地游览起这座“没有围墙的大学”、知识的殿堂。

因为不是周末,设备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低幼绘本区、少儿借阅室阒无人迹,尽管如此,我还是艳羡得惊呼:今非昔比呀!

畅游书的海洋,攀登书的峰峦,耕耘书的田地,其乐融融。

徜徉典藏云集的图书馆,亲近那一排排书架,仿佛是一扇扇知识的大门;亲吻那华美的文字,犹如用钥匙开启知识的花圃,芬芳四溢。

文学书籍阅读室,也因疫情的影响,人不多。

不敢多说话,在这静谧的氛围中。10℃温煦的阳光,热情地从窗户里照进来,舒适、恬淡。它打了一束光,来了一个特写镜头:一位白衣大姐,年届七旬的模样,聚精会神地捧读一本厚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小桌子上放着一条围巾、一只茶杯,可以看出,大姐是冒着严寒来的,大姐是有备而来的。

在这里,是精神的寄托,是思想的港湾,是人生的驿站。

来到报刊阅览室,我数了数报架上的报纸,竟有90种之多。浙江的、陕西的;健康类、知识类;文化报、体育报……应有尽有。只见一位耄耋老人在翻阅着报刊,我定睛细瞧,原来是我们一个单元住着的大叔。他每天拎着绿色的大水杯,早出晚归的,没想到是在这里“充电”,应验了那句“公共图书馆是市民的第二起居室”的名言,怪不得他身体这么棒呢。

四楼的书画室,十几位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正在交流心得体会,也是志趣高雅,学无止境啊!在社科类书籍室,几十人正在读书。这是电子科技的时代,来这里阅读,也难能可贵。

抚摸、翻阅着一本本精美的图书,犹如美味佳肴香味扑鼻,让我想起徐铁倪老师写的《名人与图书馆》专著。该书将图书馆发展历程中值得记忆的事物和人物连缀成篇,从侧面品味历史、品味文化,让人们对图书馆在人类文明传承中的独特作用有一些生动的感性认识。此时,我正在感知着。

图书馆的墙壁或立柱上,你不时能看到与书有关的标语和书法作品,与环境、氛围相得益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为学的真实写照。杨德才老师书写的西汉大学问家刘向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细品之,读书确有“防病”和“治病”的奇效。

置身于融合了计算机技术、数字网络通信、无线覆盖、多媒体展示等高科技手段,为广大读者提供快捷、方便借阅服务的数字化图书馆,真是获益良多,感慨万千。凝视着电子屏幕上滚动的报刊二维码,怎么看怎么像是绽放的美丽迷人的花朵。

浸润书海,品味书香,芳香馥郁,好香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