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3月17日

文化赋能,让焦作名吃越吃越有味

本报记者 王玮萱

最近,我市餐饮界传来一则消息:“马家大爷”品牌牛肉面正面向全国招商加盟。

一个餐饮品牌面向全国招商加盟,本无可议论,而“马家大爷”品牌牛肉面略有不同。

缘起——

2014年,焦作餐饮界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经考证,兰州牛肉拉面起源于焦作市博爱县苏寨村。

自清嘉庆年间,兰州马六七从其同窗好友、苏寨村陈维精那里学得牛肉面的制作方法后,将厨艺带到了金城(今兰州,至今兰州许多牛肉面餐馆内都会引述这段历史以证明自家牛肉面的正宗)。他先在金城贡院巷口经营一家小吃店,后又在通往甘肃临洮的古狄道(今阿干镇)开了第一家牛肉面庄——“马家大爷”,使牛肉面成为一道很有名气的坊间美食。

而自陈维精一代起,陈氏家族不再从事餐饮行业,开始致力于书香传家。清“同治之乱”后,兰州“马家大爷”品牌也消失了,马六七后人以耕读传家。

历史再现,总会惊艳岁月。

2009年,身在兰州的陈维精后人陈九如遵照“马家大爷”传承人、其姐夫马中杰的嘱托,注册了“马家大爷”牛肉面商标。2017年,陈九如贡献了家族祖传秘方,促使“马家大爷”牛肉面在家乡重现江湖。

200多年前,因为一碗牛肉面,焦作与兰州结下历史情缘;200多年后的今天,同样因为一碗牛肉面,焦作与兰州再续前缘。这是以文化为纽带的血脉延续,情义相传。

如今,“马家大爷”牛肉面品牌作为焦作地方名吃面向全国招商加盟,这是文化的一种胜利。由此,我们可以联想,焦作其他名吃能否借文化之船扬帆市场的大海呢?

2021年11月,我市文旅部门推出了49家非遗老字号特色美食门店,今年将继续推出特色美食门店。这样大范围、高频次地推出焦作美食门店,一方面表明了我市特色美食文化之丰富,另一面也表明在文旅产业大融合的背景下,政府正积极引导有故事、有文化、有温度、有潜力的焦作特色美食,勇敢地触碰时代,走向市场,成为焦作“打好文化牌,建设文创名城”的生动实践。

对于焦作特色美食,许多餐饮文化专家更愿意将其称为“怀府美食”,以彰显焦作饮食文化的渊源。

据博爱县酒店餐饮协会会长、“马家大爷”牛肉面品牌掌门人王军介绍,焦作地区深处三河文明腹地,其深受山西、河北等地饮食文化影响。但通过长期发展,焦作地区的饮食文化又有了自己的鲜明特点。魏晋时期,“竹林七贤”长居于焦作南太行,形成了影响千年的“养生文化”。明清时期,焦作南太行一带商贸频繁,一批又一批的怀商将怀货带出焦作地区的同时,又将京津地区、江南地区的特色美食带回来加以改良,然后造就了“怀府美食”的独特口味。“怀府美食”多蒸、煮、烩、炖,少煎、炒、烤,口味清淡、自然,适宜养生。

“怀府美食”理应成为焦作打造高能级文旅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军说,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要从了解一个地方的特色名吃开始。除“马家大爷”牛肉面外,焦作还有许多可以打造的特色饮食单品,它们都有形成特色餐饮产业的可能。他希望政府能尽快加以引导,整合“怀府美食”品牌资源,让焦作文化通过美食走遍世界,让外地游客通过美食了解焦作。

焦作餐饮文化研究者侯向学与王军抱着同样的想法。去年,他的两位朋友将焦作传统名吃——“靳贤书烧饼”分别带给了香港的儿子和北京的姑娘,均获好评。侯向学得知后,更加认为“怀府美食”在当下依旧具有很大的市场魅力。

据侯向学介绍,靳贤书一家以卖饭为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时,因灾荒逃至山西,在山西挂出“靳贤书烧饼”的招牌。后来,靳贤书回到焦作,并被推荐到政府食堂工作。那时的“靳贤书烧饼”与“陈二眼烧鸡”“张三包子”合称“焦作三大名小吃”。

侯向学说,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但要让文化变现,还需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以福建沙县小吃为例,沙县小吃不过是当地的普通餐饮,但在政府的规划、引导下,现已成为中国的“小吃之王”。

纵观当下,焦作餐饮文化研究者已形成共识:文化赋能,让焦作名吃越吃越有味道,香飘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