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3月11日

雪松街:

也曾繁华惊世人

本报记者 赵改玲

说起焦作曾经的繁华,很多人会想到新华街。其实,在中站区龙洞街道武钢社区,也有一条曾经名噪一时的街道——雪松街,人称“小上海”。

树型优美的雪松绿意盎然,高大的法桐(学名悬铃木)枝桠纵横,挺拔的钻天杨高高耸立。漫步雪松街,记者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字——美!

茂密的树木,古朴的房屋,把不算长也不算宽的雪松街装扮得美丽无比,旧时光的味道瞬间弥漫开来。雪松街左右两侧的职工宿舍、锅炉房、澡堂等,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风格。这道街及其周边的景色,就像一帧明信片,带给人宁静的气息和美的享受。

据武钢社区工作人员岳秀娟介绍,这里曾是武汉钢铁公司焦作黏土矿,工人来自天南海北。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雪松精神非常令人称道,为了学习雪松精神,工人们就在黏土矿的街道两侧种了很多雪松。渐渐地,这道街就被称为雪松街。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这条街道还保存了不少年代久远的雪松、法桐、杨树等。”岳秀娟说。她告诉记者,每天春夏两季,雪松街格外热闹,不仅附近的群众来这里乘凉、散步,还有远道而来的游客专门过来打卡。到了秋天,法桐树叶纷纷飘落时,雪松街“满街尽带黄金甲”,美得“出圈”。

岳秀娟说,雪松街一带曾经十分繁华,盖有当时看起来非常高大上的职工宿舍楼。记者看到,虽历经岁月风尘,一栋浅黄色的职工宿舍楼依然“器宇轩昂”。这里曾经住着说着南腔北调的工人,如今已成为周围学校的学生宿舍,华丽完成“再就业”。

雪松街上有一个很有年代感的废弃烟囱,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安详地看着周围的变迁。

沿着雪松街往东走,是焦作红色纪念馆。岳秀娟介绍,这里以前是武钢焦作黏土矿的小花房,院内种有不少牡丹,外墙上种有蔷薇。在四五十年前,这里的工人根本不用到洛阳看牡丹,家门口就种有国色天香的牡丹。

雪松街周围还有职工电影院、歌舞厅……可想而知,武钢焦作黏土矿工人当年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当丰富,难怪这条街曾经被称为“小上海”。

后来,随着武钢焦作黏土矿的停产,不少住户纷纷搬迁,雪松街少了些许繁华,多了几分安宁。近几年,中站区将雪松街打造成“文旅艺术小镇”,充分利用当年的大礼堂、澡堂、花房等,改造成“四心、三馆、两园、一场”党建综合体。“四心”即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群众文化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三馆”即何物美术馆、山阳刺绣艺术馆、焦作红色纪念馆;“两园”即红色网络教育家园、红韵龙洞党建文化主题游园;“一场”即社区多功能运动场。

如今,烟火气逐渐回归,雪松街再现昔日的繁华。不少人趁着双休日驱车前来观花、赏景、游小花园,探访隐藏在山里的“世外桃源”。

上图 雪松街景一角。

本报记者 宋崇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