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2月24日

采茵陈

本报老年记者 刘松梅

过了元宵节,年就过完了,也到了采茵陈的时节。趁着微风拂煦,我与老伴儿带着两个孙子走出家门,畅享田园风光。

走出户外,两个孙子兴奋得像出笼的小鸟,蹦蹦跳跳地跟着我们向目的地进发。路上人来车往,为了安全,我们一人拉着一个孙子,趁机给他们科普一下关于茵陈的知识。茵陈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经过严冬而不死。到了春天,茵陈根复苏再生,故名茵陈。茵陈还有许多别名,因地域不同名称也不相同,我们老家称它为蒿子、水蒿、绒蒿、黄蒿、白蒿。

茵陈是一味常见的中草药,清热利湿,治疗小儿黄疸有奇效,二三月份的茵陈药用价值最高。到了夏天,其苗长高为蒿,药效减弱,但具有食用价值。小时候,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常以青菜果腹。每年春夏之际,母亲采些嫩蒿拿回家,用开水焯烫至熟,再用凉水冲洗几遍,用油盐凉拌,清凉爽口,特别好吃。5月以后的白蒿能长半人高,既不能药用也不能食用,只能拿来当柴烧。

我们沿太行路向东一公里便是牧野路。过了一条行人踩出的甬路,便见路南边有一片空地,入目是一片枯萎的蒿草,根部微微有嫩芽拱出。扒开根部一看,见一簇娇嫩的茵陈藏在下边,黄黄的、粉粉的、嫩嫩的、皱皱的、萌萌的,犹如含苞待放的雏菊,更像刚刚出生正在熟睡的婴儿。

看到要找的“猎物”,两个孙子迫不及待地挖起来,鞋上、腿上粘上了枯叶和尘土,额头隐隐浸出细密的汗珠,但根本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许是因为土地不够肥沃,挖出的茵陈比较瘦小,两个孙子开始抱怨,劲头泄了一半。我们只好转移阵地,寻找更优质的茵陈生长处。

我们顺着路又行进了几十米,看到一处低凹的洼地,扒开腐枝败叶覆盖的地面,果然有肥嫩的茵陈生长。可能是土质松软、阳光充足的缘故,这里的茵陈已拱出地面,嫩嫩绿绿的簇拥在一起。我们几个见状,默契地挖起来。大孙子是个孝顺懂事的孩子,怕累着我和他爷爷,让我们坐下来,指挥我们把他和弟弟连根拔起的茵陈芽摘下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摘了小半袋。不到中午,我们就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

回到家,两个孙子意犹未尽,迫不及待地问什么时候还去。我说:“你们先休息,我把茵陈择洗干净做成蒸菜,觉得好吃了我们再去。”他们二人兴奋不已,拍手击掌,约定下个周日重去采茵陈。不仅能玩,还能让家人一饱口福,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