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1月27日

年画记忆

本报老年记者 刘松梅

年画是传统的民间艺术,是年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时的春节就是从购置年画开始的。那花花绿绿的年画,曾经温暖、欢愉着我们的少年时光。

随着时代的变迁,年画早已销声匿迹。但每年春节到来,我的眼前仍会浮现出许多生动活泼、富有民间风情的年画。儿时过年贴年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年画一方面表达人们庆丰收、过新年的喜悦之情,另一方面表达的是人们祈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的农村土坯房较为普遍,经过数年的烟熏火燎黑乎乎的很不美观,贴年画既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也给新年增添一点喜庆色彩。不管家庭贫穷或富有,都要选购几幅年画张贴于屋内,把屋子收拾得漂漂亮亮的,迎接新年。

一放寒假,母亲就把买年画的任务交给我和姐姐。我家虽然不太富裕,但在买年画上母亲从不吝啬,让我们把堂屋都贴上漂亮的年画,增加节日气氛。

我和姐姐拿着母亲给的钱,到镇中心的供销社选购年画。

那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的年画,或摊开在柜台上,或一溜挂在临时拉起的铁丝上,就像一条琳琅满目的画廊,招揽着人们前来品评、欣赏,撩拨着人们的购买欲望。看看这张,喜庆气氛呼之欲出;再看那张,画工精细,意味深长。每张年画上都挂着手写的小纸签,上面写着年画的代号和价格。你挑中哪张年画,说出标号,售货员根据你提供的标号,从货架上抽出散发着墨香味的年画。

我们选的第一幅画叫《连年有余》,一个戴着红肚兜的胖娃娃活蹦乱跳,一脸喜气地抱着大红鲤鱼。画面吉祥喜庆,寓意连年有余,表达人们对富裕生活的向往,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有了可爱的宝宝图,再选一幅分别代表“福、禄、寿”的《三星高照》图。画中3位老人憨态可掬,特别是那个老寿星,精神矍铄,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托着寿桃,仙风道骨的模样,寓意福禄寿长。

选完单张画,接着选条屏。那时候年画内容非常广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山水花鸟、戏剧古装、吉祥图案、民间传说等,哪一幅都好看,哪一张都想买。若不是囊中羞涩,真想都买回家好好欣赏。我们反复比较,认真挑选,最后选了父亲喜欢的三国故事《三英战吕布》、母亲喜欢的民间故事《刘海砍樵》、弟弟喜欢的神话故事《八仙过海》,还有我和姐姐最喜欢的《天仙配》。我们抱着选好的年画回到家,一家人兴致勃勃地品评,都夸我们眼光好,老少皆宜。

到了上世纪70年代,《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彩色剧照走进千家万户。胆略过人的杨子荣、凛然正气的李玉和、年轻帅气的少剑波等剧中人物成了年轻人的偶像,我们的闺房里也被扯着辫子、穿着红上衣的李铁梅和睿智机敏的阿庆嫂等剧照所代替。贴上年画的老屋顿时蓬荜生辉,我们总是一幅幅、一遍遍地看,不管看多少遍都觉得意犹未尽。

时光流逝,再漂亮的年画也如日历一样被一页页翻过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居住条件的改变,年画已悄然走下神坛,只留下一抹难以抹去的烙印。现在的年轻人也许根本不知道年画长什么样,但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我们对年画仍然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