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1月26日

儿时的年味儿

□何延生

过罢小年祭祀过灶神,过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开始蒸年馍。母亲和姐姐要提前一天把两大盆面用老酵母揉好发上,第二天清晨再做成大小不等的馍块上笼蒸,有玉米面窝窝头、豆腐粉条馅素包子,有长长的大馍糕,还有豆馍、馒头。

那时候就盼着过年能穿新衣裳。记得有一次过年,大年三十晚上睡觉前,母亲从箱子里取出来一件新棉袄,盖在我的被子上,说是大年初一早晨起来穿着出去玩,这可把我高兴坏了。天刚亮我就听见外边有放炮声,急急忙忙穿上新棉袄,蹬上新棉鞋,屁颠屁颠地跑到街上去拾炮了。

那会儿的鞭炮品种少,没有现在这么多(不过这几年政府禁放鞭炮了),在当时的农村供销社代销点里,只有零散的大灵炮、两响炮,还有五十响、一百响的小鞭炮。那时候家里穷,每逢过年,父亲就买十几个散炮,半下午上坟祭祖时放三个,除夕晚上吃饺子前放三个,大年初一早上放三个,就差不多放完了。那咋办呢?于是我就跟着小伙伴去街上拾炮。只要听着谁家门前有鞭炮声,就赶紧往那里跑,小伙伴们一轰而上,满地爬着抢炮找炮,弄得身上跟土驴似的。

有一次我抢到了一个没有响的哑炮,刚拿到手就“啪”地一声响了,把我的小手崩得又肿又疼,我两眼噙泪差一点哭出来。

初一过罢,初二开始串亲戚,先舅家后姨家再姑家。穿着新衣裳,挎着柳条斗篮,里面放6个或8个豆馍、12个柿饼,家里条件好的可放两封点心。走亲访友到初五、初六,新衣服就不能穿了,母亲让换下来洗净晾干后叠好抚平,放到箱子里,到来年春节再穿。

儿时的记忆仿佛就在昨天,如今社会在飞速发展,祖国已富裕强大,家家户户过上了富足幸福的日子。每每回想起这些儿时的趣事,还是有一种幸福的味道在心头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