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1月21日

姚文成:

焦作电力工业拓荒牛(上)

本报记者 朱颖江

图① 姚文成向记者展示自己获得的证书。

图② 姚文成(右)看着自己手绘的图纸,回忆过去工作时的情景。

图③ 1987年,姚文成获得能源部华中电业管理局颁发的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书。

本报记者 吉亚南 摄

从14岁进入电厂,到75岁退休,整整61年时间里,他历经了从日伪时期的小电厂到新中国成立后电力发展的各个时期,参与主持了焦作电厂的10次扩建,累计装机容量130多万千瓦,为焦作乃至河南电力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位今年已96岁高龄的老人名叫姚文成,曾担任焦作电厂总工程师。回忆起自己的一生,姚文成老人说:“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现在的我,共产党尊重技术人员,我就要加倍努力回报党和国家。”

14岁进厂当学徒

鸦片战争后,焦作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令英帝国主义垂涎不已。英国商人于1897年注册成立了福公司,1902年到焦作开矿设厂,先后安装了3台英制40千瓦直流发电机和3台125千瓦英制立式蒸汽发电机,并于1905年正式建立电厂,取名为福公司焦作煤矿附设电厂,这就是焦作电厂的前身。

姚文成出生于1925年,河北省任丘县人,14岁进入福公司焦作煤矿附设电厂当学徒。他勤快好学、善于钻研,遇到不懂的就问师傅,师傅回答不了的问题,他就自己买书学习,很快就掌握了电厂各种设备的运用和维修技术。在旧社会,即便有一身的本事,姚文成也只是学徒工,薪资待遇很差。

1938年,日本鬼子占领焦作,姚文成的父亲不愿意给日本人干活,就辞工回家。几年后,英国商人撤离焦作,日本人接管了电厂,姚文成也像父亲一样辞工回家。后来,电厂发电设备损坏,却没有人会维修,日本人带着礼物来到姚文成家,劝说其回电厂上班。当时的姚文成,虽然还不到20岁,却有一身傲骨,严词拒绝了日本人。看到姚文成如此坚定,日本人就拿其家人进行要挟,无奈之下,姚文成只好同意回电厂上班。

重回电厂后,姚文成有时间就给厂里的工人讲课,把自己掌握的技术传授给大家。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希望大家掌握技术后能够挺直腰杆说话。

新中国成立后,姚文成的才华才真正地得到施展。姚文成说,他之所以能有今天,得益于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制度给了他平等竞争的机会。解放前,他的技术拔尖,却得不到重用,因为社会地位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当家作主,他的才华才得以展现。

姚文成先后参与主持了焦作电厂的10次扩建,克服种种困难安装大、中、小机组19台,装机容量130多万千瓦。不论是发电还是供电、运行还是检修、生产还是基建,他都圆满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艰巨的任务。

“1952年,我成为焦作矿务局唯一一个拿到‘委任状’的技师,当时工资比焦作电厂厂长的都高。”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姚文成说。

技术赶超老师傅

姚文成和电打了一辈子交道,将自己的所学奉献给了焦作电力事业。两个弟弟受姚文成的影响,也积极献身国家的电力事业建设。大弟弟姚文泉1954年至1957年连续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小弟弟姚文瀚大学毕业后在平顶山电业局工作直至退休。

兄弟三人为何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这还得从姚文成坎坷的成长之路说起。

1929年,河北受灾后,姚文成的父亲到洛阳投亲无果,返回河北时走到焦作百间房,看到李河煤矿招工,就报了名,由于会写字、打算盘,他就在矿上当文员。生活稳定后,姚文成的父亲将家人接到焦作生活。

姚文成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父亲从李河煤矿离职,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他因此辍学。14岁时,姚文成经人介绍到电厂当学徒工。当时,一起进厂的学徒工有60人,姚文成年龄最小、个子最低,跟着一位泥瓦匠师傅学习。

在众多的学徒工中,姚文成虽然年纪最小,但他最勤快,每天早上第一个到电厂,打扫卫生、给师傅通烟袋,还将所有的工具都擦拭干净。姚文成勤快能干、吃苦耐劳,厂里的师傅们都看在眼里。半年后,一名来自河北的老师傅开始教他维修锅炉。

姚文成学技术很认真,不懂就问,遇到师傅也不清楚的事情,他就自己想办法搞明白。一次,师傅拿着一个样板教姚文成做弯头,他很快就学会了。师傅又拿出几个不同角度的样板,让他学着做不同角度的弯头。看着师傅工具箱里的十几个样板,姚文成好奇地问师傅这些样板是怎么做出来的,师傅说这些样板都是自己的师傅送的,他将来也会送给姚文成一套同样的样板。

师傅的回答无法满足姚文成的好奇心,上过学的他知道许多问题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下工后,姚文成就去书局(现在的书店)买了一本画图的书,学习后知道师傅工具箱里的样板是根据机械制图放线、放样原理制成的。

一次午休时,几十个学徒围坐在一起玩,姚文成说起自己会画样板,还能做出不同角度的弯头。小伙伴们都不相信,姚文成就让大家现场出题,他来画样板,做出不同角度的弯头。

进厂当学徒不久的姚文成露了这一手,在厂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师傅们都不相信,他就现场画图、制作,还把画图的方法教给大家。这样一来,姚文成的名气盖过了师傅。

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姚文成的人生字典中,从来没有“放弃”两个字,工作中遇到困难,他总是能够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事实正如姚文成坚持的那样,所有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

电厂是英国人筹建的,发电设备都是从英国、德国运过来的,设备的名称、说明书都是英文。一次,发电设备损坏,师傅看不懂英文,不知道如何修理。姚文成心里清楚,要想维修设备,必须知道设备的名字和功能,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治病。在焦作买不到相关书籍,姚文成就给上海的一家书局写信,描述发电设备的样子,希望书局推荐相关书籍,帮助他搞清楚设备的名字和作用。

很快,上海的书局给姚文成回了信,还附了一份书单。姚文成从微薄的工资中匀出一半的钱买书,可拿到书后才发现涉及到的关键问题都是英文。要想弄懂这些外国设备,必须先学习英语。姚文成思来想去,准备找一个大学生教他学习英语。当时,大学生的收费很高,一个月要20多元钱,姚文成的工资根本负担不起学费。聪明的姚文成找来20多名想学英语的学徒,大家每人每月出1元钱学费,就这样解决了难题。后来,姚文成还用这种办法,组织大家一起学习了数学和物理两门功课。

“学会英语后,我了解了机器设备的名字和工作原理,维修机器时就容易了很多。”姚文成说。

慢慢地,从修锅炉到修发电机,电厂所有的设备姚文成都可以维修,他通过自学成为技术全才。

1948年10月,国民党军队撤离焦作时,企业仅剩750千瓦、350千瓦发电机组各1台,年发电量350万千瓦左右,发电煤耗达390克每千瓦时,厂用电率高达24.9%,留给了焦作电厂一个烂摊子。

当时,电厂的设备都是英国人留下的,由于设备老旧,经常出现故障,姚文成每天都在生产一线,发现问题立即维修,让原本老旧不堪的机器持续发挥作用,为国家节约了许多费用。

姚文成是如何做的?这还得从他坚信一切问题都有办法解决说起。

厂里汽轮机的零件坏了无法发电,国内没有零配件,如果购买新设备费用太高,姚文成就把损坏的零件绘制成图,标出英文名字,详细介绍设备损坏的状况,将信件和图纸邮寄给英国生产厂家。当时,厂里很多人认为英国生产厂家根本不会回信。然而,没过多久,姚文成收到英国生产厂家的回信,称已按图纸将匹配的零件发到香港,再由香港转运到焦作。收到零件后,厂里所有人都沸腾了,只有姚文成很淡定,开始着手维修设备。

有了匹配的零件,姚文成对设备进行了改良,换上新叶片后,又设计增加了一个轴流式水泵提高喷水效率。经过改良的机器满负荷发电,为当时的焦作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87年,只有高小文化水平的姚文成被评为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