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1月21日

焦作非遗里的

“虎虎”生风

云从龙,风从虎。作为百兽之王,老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长期以来,它一直被作为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被人们所敬畏。在文字、语言、诗歌、文学、雕塑、绘画、小说、戏曲、民俗,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歌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无处不在。十二生肖中,虎的形象倍受大家喜爱。

太行山脚下的焦作,存在着丰富的虎文化。就拿非遗这颗传统文化中的“活化石”来说,里面就有虎影跃动、虎啸声声。“耍老虎”是一种民间传统舞蹈,是焦作少有的能充分彰显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其共性与个性完美表现力的独特文化现象。

2014年11月,“耍老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焦作各地的“耍老虎”,让我们不亦乐“虎”吧!

本报记者 赵改玲

图① 参加展演活动的小尚老虎。

图② 温县耍老虎非遗传承人郑小永和一起多年的“老虎”。

本报记者 宋崇飞 摄

温县西周村虎舞:

群虎表演规模宏大

平地斗虎、单桌盘虎、虎盘单骑、虎盘双骑、虎上高塔……温县北冷乡西周村虎舞总给人带来酣畅淋漓之感。2014年12月,西周村虎舞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介绍,西周村虎舞源于明朝该村的祭神结社活动。清末民初至上世纪30年代是第一次兴盛时期,当时的民间艺人将虎舞与武术相结合,之后又受传统戏曲和民间传说的启发,强化情节性、趣味性,创编出器械斗虎的表演。

上世纪90年代,该村村民的眼界更加宽阔,吸取其他艺术形式之长,将过去的单虎表演发展为群虎表演,表演内容有平地斗虎、群虎盘桌、虎跃龙门、虎上高塔等,表演可达两个小时。个人表演技术也有很大提升,既能在舞台上开展小型的精巧表演,又能在广场上开展规模宏大的群虎表演。

近年来,西周村的斗虎表演多次参加市、县和其他重大会议庆典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开工的庆祝活动,在我市“一赛一节”上的表演还被外国友人拍成录像片传播到海外。

中站常家武虎:

武术底蕴深藏其中

中站区许衡街道东冯封村的常家武虎历经数百年,久传不衰,充分体现了怀川大地上千百年来的尚武之风。去年年底,常家武虎的代表性传承人常和平入选第五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常家武虎的“耍老虎”属传统民间舞蹈,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常氏家族历代都有习武之风,常一显、常一贵兄弟武功超群,为人朴实,享誉乡里,是中站沿山一带庙会、节日社火的著名会首。他们从家猫的腾、跳、扑、卧和森林之王老虎的习性中受到启发,将武术与虎舞相糅合,历经近十年的摸索,终于形成了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常家武虎。

常家武虎的表演主要由地虎、山虎和仪仗队组成。地虎表演着重平地斗虎的翻腾跳跃和搏击逗趣;山虎表演着重高台的逐级登高及塔顶穿梭跳跃、四方盘旋的险趣;还会穿插人虎斗、虎熊斗以及人虎熊间的逗引、搏击和戏弄,场面宏大、热烈,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观赏性。

春节期间,在我市的优秀群众文化节目展演中,常家武虎每年必参加。为一睹常家武虎的风采,不少中站的父老乡亲会专门跑到市东方红广场观看演出。

中站小尚虎舞:

民间舞蹈风格浓郁

“看到小尚虎,浑身抖一抖;手拿虎头转一转,不是一般都能干。”在广大观众中流传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小尚虎舞的技艺和功夫之深,影响之广。

小尚虎舞诞生于中站区府城街道小尚村,该村是著名的武术之乡。记者从中站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清朝道光年间,小尚村人张书庭自幼习武,拳艺精湛。他集武艺之大成,在民间庙会祭祀火神、药王活动的基础上,将武术和民间舞蹈融为一体,创编了“耍老虎”民间舞蹈,后来被称为小尚虎舞。

经100余年的传承、发展,小尚虎舞逐渐形成了由刀、枪、钗等6路虎架,以及平地虎、丘陵虎、高山虎三种表演形式组成的精典民间舞蹈。

2019年,小尚虎舞荣获河南省民间文艺金鼎奖、民间表演艺术奖,成为我市当年唯一一个问鼎该奖的项目。

沁阳言状老虎:

惊险性兼具观赏性

你也许见过在地面上表演的虎舞,可你见过在钢丝绳上表演的虎舞吗?

沁阳市王召乡言状村的言状老虎,堪称虎舞中的“天花板”,惊险性与观赏性兼具。

据言状村的老艺人回忆,过去每年道教上清派始祖魏华存(民间称“二仙奶奶”)的祭拜仪式上,都会有言状村的虎舞表演。

言状虎舞表演由开场白“疾三鞭”和拜四方、参神等组成。其主要器具有老虎、锣鼓,有直径1米的羊皮鼓一个,直径70厘米的大锣,直径50厘米的二锣,直径50厘米的三锣,直径40厘米的大钹,直径30厘米的小钹,还有单桌、方桌、古式大柳圈椅、梅花桩、钢丝绳以及两架高5.6米的高梯等搭成的天桥。传统的虎舞表演套路有老虎蹦方桌、蹦大椅、上3米梯。后来,言状老虎在表演形式上增加了上梅花桩、上高桥、高空踩钢丝绳,高度和难度大大增加,还穿插有搔痒、洗耳、打瞌睡等逗趣的表演,颇有杂技范儿。

2011年12月,言状虎舞表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砖井村狮虎舞:

两大灵兽同场竞技

此外,博爱县砖井狮虎舞,沁阳市彭城老虎、景明老虎,博爱县清化老虎舞,示范区北高村虎舞,也都具有各自的显著风格,成为怀川大地上虎文化的表现载体。

砖井村的狮虎表演始于清朝光绪年间,由于狮虎同台演出,演技造型独特,表演形式在豫北地区独树一帜。当时,村里的狮和虎是两班人马,村中间以河为界,东头是虎,西头是狮。民间艺人褚永存等人将狮虎合一,同台演出,打破了狮虎以河为界的藩篱。

在砖井村的狮虎舞中,老虎造型彪悍、动作快捷、威猛,狮子则文雅温和、滑稽可笑。它们不停地蹿腾跳跃,做出喝水、凝视、抓痒、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奋起、上山等表演,还穿插春秋刀、单刀、棍、梢等舞者的表演,以及狮虎庆新春、狮虎上山、二人打虎、狮虎过桥、寿星收狮等表演,高潮迭起,妙趣横生。

虎年就要到了,愿我们都能在怀川非遗中感受生龙活虎、龙腾虎跃、虎虎生威的精气神,创造生活的奇迹,活出人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