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1月05日
马村工小四(3)班小记者专版
感受“见字如面”的力量
班主任指导学生寄出人生第一封信
本报讯(记者丁垒)“阿姨,这是我写的第一封信,请帮我寄到苏州。”近日,马村工小四(3)班的十几名学生在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赵素香的带领下,来到学校附近一个邮政营业网点,把自己亲手写的书信寄了出去。
这十几名学生也是焦作日报的小记者,他们的信寄往了同一个地点——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据赵素香介绍,最近语文课学到了《信件的写作》单元,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书信格式、信封的写法等内容。为了检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赵素香和她在工作中认识的一位朋友、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四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商量了一下,决定组织两个班的学生开展书信交流。
马村工小四(3)班的十几名小记者成了这次教学活动的第一批参与者。他们在赵素香的指导下分别选出了自己要联谊的学生,完成了书信书写的全部环节,并来到邮政营业网点,按要求写好收信人地址和姓名、贴好邮票,把信邮寄了出去。12月5日,赵素香告诉记者,孩子们已经收到回信。“有几名小记者在信里附上了家长的手机号码,他们告诉我,对方已经通过手机和他们联系了,现在孩子们正在期盼收到联谊对象写的回信。”赵素香说。
按照活动设计,接下来赵素香准备指导班里的学生按照个人介绍、学校介绍、家乡特色的步骤和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的学生持续开展书信交流。“第一批信已经寄出去了,班里其他孩子写的信也准备邮寄。我给孩子们准备了信封,等孩子们写好后,我打算请邮递员到学校把信统一收走。”赵素香说。
据介绍,6年前,赵素香曾经组织班里的学生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一所小学开展过类似活动,效果非常好。“写信时的认真、等待回信时的焦急、收到回信时的喜悦,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人生体验。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写作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赵素香说。
马村工小四(3)班班主任赵素香。本报记者 万 千 摄
教师寄语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河星”,亮晶晶的小星星能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为人们指引方向,我愿意做那个擦星星的人,让星星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最亮的那颗星。
赵素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