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1月05日
一曲颂歌动京城
本报记者 武文霞 赵改玲
2021年12月29日,修武县郇封镇大位村中心小学校长马静作为全国基层教师代表,登上教育部“办实事、见实效”第五场新闻发布会,她对我市及修武校园“厕所革命”的先进经验介绍,赢得广泛赞誉,让焦作校园厕所改造工作闻名全国,可谓“一曲颂歌动京城”!
马静说,站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感到自己迎来了人生巅峰。其实,这更是焦作校园“厕所革命”的高光时刻。
中小学幼儿园集中改厕,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惠民、惠师、惠生的教育工程。焦作拉高标杆,传承“特别能战斗”精神,弘扬“特别敢创新”“特别重落实”新风,始终保持“归零”心态、“冲刺”姿态、“赶考”状态,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集中改厕实现了闯新路、做典范、走前列。
①
②
③
图① 在修武县郇封镇大位村中心小学,学生在“宇宙探秘”墙绘处拍照。
图② 在修武县周庄镇周庄中心小学,学生在欣赏厕所墙上的泥塑作品。
图③ 修武县郇封镇大位村中心小学的“厕所文化区”。
本报记者 王梦梦 摄
小厕所 大民生
380所学校旱厕全部改为水冲式
2021年是中小学校“厕所革命”行动计划实施的收官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市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旱厕改造工作,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努力补齐影响师生生活品质的短板,全面解决学校厕所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营造卫生、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奋力绘就最新、最美的画卷。
市委书记葛巧红对中小学厕所改造工作高度重视,念兹在兹。2021年7月初,葛巧红到任后对教育工作作出的第一个批示,就是中小学校改厕工作,并多次调研。她要求,加快推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改厕工作,所有的旱厕全部改为水冲式厕所,切实解决孩子们在学校如厕难、如厕臭的问题,为全市广大师生营造卫生、健康、文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场所。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亦博高度重视,市政府常务会通过《焦作市中小学幼儿园厕所改造工作方案》,并以市政府办45号文件形式印发,对改厕提出明确时间节点要求。2021年,我市累计投入资金4614.858万元,对全市380所中小学幼儿园旱厕全部进行了改造,彻底解决了部分中小学厕所存在的卫生不达标、安全有隐患、蹲位数不足、隐私难保障等问题。
评星级 改校园
修武校园厕所美出圈
校园改厕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如何植入更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为一体?修武县作了创新尝试。
2021年12月30日,记者到修武县实地采访。
周庄镇周庄中心小学的校园厕所,满满的陶瓷元素。
“过去,我们学校的厕所在哪,不用问,闻着味就能找到。现在的厕所,成为学校的风景。”该校校长杨海峰幽默地说。
该校厕所标识采用泥塑的男孩、女孩头像,影壁墙、厕所内墙上张贴有学生的泥塑作品,犹如艺术长廊。原来,该校挖掘和传承国家级非遗绞胎瓷“表里如一”的文化内涵,学生自己动手扮靓校园厕所。
在郇封镇中心小学,女生厕所的标识人物是戏曲中温婉如玉的小乔脸谱,男生厕所用的是活泼可爱的孙悟空形象,女教师厕所的标识是稳重飒爽的穆桂英脸谱,男教师厕所标识是老成持重的刘备脸谱。走进该校厕所,简洁、大方的装饰物透着文艺范儿。据该校校长张艳介绍,该校厕所文化追求的是“干净文化”。每个厕所里都有主题句,比如干净是一种修为、干净是一种美德,意在提倡要干干净净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五里源乡东板桥小学的“忆一缕乡情”主题,黄村小学的“荷文化”,东常村小学的“青铜风”主题,周庄镇洼村小学的书香主题……经过美学设计的厕所,成为学校新的超级IP和美育空间。
当然,最美出圈的当属马静所在的大位村中心小学。该校将化粪池变成了一片清雅的竹林,而更具匠心的是校园一角自成一体的“厕所文化区”。整面教学楼外墙是巨大的航天火箭彩绘,和厕所区域的天宫空间站3D图画浑然一体。厕所内墙男生的蓝天白云、女生的梦幻星空,师生自己动手绘制的“科技角”,让孩子们喜爱不已。
“每个蹲位的挡板上,都有科技小常识,让大家在蹲厕所时也能学到科技知识。”该校一名教师向记者介绍。
“位小娃,讲礼仪,如厕歌,要记牢;脚步细,有秩序,不着急;打开门,轻轻推……”这是大位村小学的“如厕三字经”,让学生养成文明如厕的习惯。
修武县对校园厕所开展星级厕所评定挂牌,并实行动态管理。在首次进行的星级评定中,大位村小学等16所学校的厕所被评定为三星级厕所,26所学校的厕所被评定为二星级厕所,27所学校的厕所被评定为一星级厕所。
倾心倾力为民生,校美厕美暖人心。修武县中小学厕所改造工作赢得了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誉,社会满意度高,受到了教育部中小学厕所改造调研组的高度肯定和充分认可。
修武美出圈的校园厕所经焦作日报全媒体平台报道后,全国反响强烈。
学榜样 齐行动
将校园厕所改到群众心坎上
在修武县成功做法的带动下,我市各县(市、区)纷纷效仿,加大厕所文化建设力度,将美育融入厕所文化中,将校园厕所改到群众的心坎上。
孟州市赵和镇东小仇中学以“舞动青春、放飞梦想”为主题的厕所文化,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厕所旁边的墙上,是呈三角形悬挂的废旧轮胎,每个轮胎都被刷成不同的颜色,再配以时令花卉,十分美观。厕所门口是一组定制的储物柜,里面放着樟脑球、垃圾袋、洁厕净等物品。厕所里面,天蓝色的隔断、深灰色的地板、草绿色的地垫搭配得恰到好处。悬空垂吊的绿植生机盎然,学生的手工作品灵动可爱,把这个“方便”之地打造得温馨且有情调。
据了解,孟州市高度重视学校改厕工作,先后投入资金800余万元。目前,该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的厕所已全部改建为水冲式厕所。
沁阳市教体局注重加强厕所文化建设,让厕所成为校园文明的亮点。厕所管理制度和美丽的盆栽花草,已成为校园厕所的“标配”。厕所文化建设突出特色,沁阳市第十五中学的特色书画、第四小学的纸浆画、王占中心小学的“雅心居”……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高标准、精细化建设。
在做好厕所改造工作的同时,我市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确保农村中小学旱厕真改真用。
学校厕所既展示着学校的教育成果,也是学校极具影响力的“教育环境”。改厕工作完成后,全市各中小学又把文明如厕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和劳动教育内容,深入开展学生卫生健康、文明如厕教育。
厕所成为各中小学的劳动基地。教师带动学生共同清扫和管理厕所,把这作为劳动教育课的一部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知恩感恩的品质。马村区待王学校明确一名副校长分管厕所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在安排专人每日打扫清理的同时,楼层的厕所由本楼层师生轮流保洁,形成厕所卫生管理维护网格化,少先队卫生检查组每日两次检查,校级领导每日随机抽查,全体师生从自身做起,学校和社团协同整治,杜绝厕所“脏、乱、差”现象,共建共享“净、美、雅”文明舒适的如厕环境。
小厕所带来大效应。厕所改造在提高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也增强了周边群众的卫生和健康意识。学生在学校养成的“便后冲水、便后洗手”良好文明习惯,无形中传递给了家长。家长受到启发后,在孩子的监督下,逐渐改掉了生活中不讲卫生的小毛病,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提高了农民健康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