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12月24日

大赛有时限诗心永流传

——焦作市第四届诗词大会侧记

本报记者 赵改玲

图① 焦作市第四届诗词大会比赛现场。

图② 焦作市第四届诗词大会学生组比赛现场。

图③ 焦作市第四届诗词大会教师组比赛现场。

(市教育局供图)

图④ 为焦作市第四届诗词大会初中组冠军——马村区实验学校。

本报记者 赵改玲 摄

胸藏点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12月22日,由市教育局、市关工委主办的第四届焦作市诗词大会落幕,小学组、初中组、成年组团体赛名次各归其主。

大赛有尽限,诗心永流传。在我们焦作这个孕育出大诗人李商隐、大文豪韩愈的地方,生活在现代的焦作人如何让诗词活起来、火起来?如何爱诗、学诗?诗词又是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让我们来复盘精彩的比赛现场,来听听参赛选手的故事吧。

稚气未脱的他们,飞花令环节对飙36轮

如果参加飞花令,你能PK几轮?我市俩小学生竟能进行36轮,气场绝对不输于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比赛。这精彩一幕,就发生在焦作市第四届诗词大会决赛中小学生组团体赛中。

比赛分为小学组、初中组、成年组,每组有6支代表队闯入决赛。决赛阶段比赛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飞花令三部分,必答和抢答的题型有识别诗句题、填空题、对句题、单选题、描述线索题、看图识诗词等。比赛可谓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异彩纷呈。

在小学生组比赛中,来自武陟县、温县的两名男生在飞花令环节中你来我往,经过36轮才决出胜负。“小学组的选手在飞花令环节竟然对飙36轮,临场应变及表现丝毫不输央视的诗词大会选手,看得太过瘾了,后生可畏。”本次大赛评委、市诗词学会秘书长李乐观告诉记者。

最终,武陟县育新小学、马村区实验学校中学部、马村区教师代表队分获小学组、初中组、教师组团体一等奖。

本次大赛评委、焦作师专文学院古代文学骨干教师毋薛这样点评这场比赛:焦作历来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我市诗词大会已经举办4届了,一年比一年精彩。尤其是今年小学组的飞花令环节,无愧诗词高手之间的对决。出色的现场表现,深厚的诗词功底,给我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诗词大会这个平台,喜欢中华经典诗词,体会诗词之趣,涵养心灵之美,坚定文化自信。

豆蔻年华的他们,与诗人穿越时空“对话”

昨日,回顾刚刚结束的决赛,马村区实验学校中学部的几名参赛队员还沉浸在夺冠的幸福中。该校初二学生李可、杨蕊翠、韦星旭、李伟齐、赵继钢代表学校参赛,一路过关斩将,捧得初中组冠军。

记者采访得知,这些学生都是被中国诗词“喂”大的学生,每一个人的诗词储备量少的200多首,多的400多首。“《唐诗三百首》里的诗基本上都会背。”一名学生这样说,他们喜欢的诗人有苏轼、辛弃疾、纳兰性德、李清照等。

背诗词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同学们说,增加了文采,有了更多的作文素材,更会表达,感情变得更加丰沛。李伟齐同学说,就像比赛的主持人所说“倾听跨越千年的心灵回声”,参加这次诗词大赛,像是隔空和古人对话,心境上有了提升。

学生们最喜欢的环节是飞花令。在决赛中,飞的是“山”字,韦星旭同学上场,他背出了“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等十几句有“山”的诗句,成功战胜对手。

为人师表的他们,用诗词教生物和物理

成年人的世界,不止有眼前的生活,还有诗和远方。这次比赛的教师组冠军花落马村区教师代表队。参赛的6位老师分别来自马村区的6所学校。他们因为热爱而坚持学习、背诵诗词,用诗词润泽工作与生活。

冠军队成员丁国庆是一名初中生物、物理教师,教生物、物理时,他巧妙运用诗词来帮助学生学习生物、物理知识,产生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在教《生态系统》中引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引导学生来思考为什么化为春泥了还能护花,是谁把它化为了春泥。在教《机械运动》中引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引导学生来讨论山和船到底是谁在动。在讲《分子热运动》时,引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引导学讨论生为什么会有“暗香来”……

今年32岁的李霞老师告诉记者,“不学诗,无以言”,因为有诗词,一草一木都含情,一山一水都自带“诗意”滤镜;即使跨越千年,我们仍能和古人“心有戚戚焉”,也总能在诗词里找到情感共鸣。

毋冬冬老师说:“从诗词中,我知道了生活不止眼前的生活,还有诗和远方。从前背诵古诗词主要是学业需要,现在逐渐领略了古诗词背后那动人的故事。从前不识愁滋味,只喜欢风花雪月的柳永、李清照,后来慢慢地开始喜欢苏轼、辛弃疾,感受他们那豁达的人生态度、豪迈的英雄气概。读诗也从不得不背变成了单纯的爱好。”

李艳丽老师很想成为引领学生喜欢诗词的摆渡人。“班里的孩子们现在诗词储备并不多,但常爱问诗词是什么意思。真担心哪天被学生和孩子的问题难住,我还需努力!”李艳丽告诉记者。

说起比赛的意义,李乐观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本届诗词大赛的成功举办,是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在我市落地开花的必然结果,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必将引发我市青少年的诗词热情,从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文化的温度、播下诗词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