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1年12月24日
感受焦作的“高能级”力量
——“出彩中原我来说——2021网络名人读中原”采风团走进我市随行记
本报记者 宁江东
采风团成员参观盾构机“黄河号”。
采风团成员走进叠彩洞精神党性教育馆,了解叠彩洞工程的建设艰难,深刻感受工程建设者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红石峡优美景色让采风团成员陶醉。
采风团成员参观凤凰岭玻璃栈道,感受云台山的惊险刺激和独特魅力。
“我们形容一支队伍战斗力强,常说他们‘特别能战斗’,今天来到‘西大井’才知道,这句话是毛泽东同志称赞焦作煤矿工人的。”
“温县村民把挖掘机开到了山药地里,原先用人工挖需要十几天的工作量,现在他们一天就能完成。”
……
冬日焦作,暖阳高照,别有一番韵味。12月21日,由省委网信办主办的“出彩中原我来说——2021网络名人读中原”活动在我市启动。10余名国内省内网络知名人士、网络媒体朋友组成采风团走进我市。他们从网上走到网下,捕捉最鲜活的素材,展示焦作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能级文旅、提升高品质生活等方面的亮点特色。
启动仪式结束后,采风团一行来到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在馆内,他们了解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历程,深刻感受广大移民和工程建设者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在以南水北调精神为主题建设的生态公园——天河公园,园内的征迁村景观、古戏台、征迁遗留古树等,都给采风团成员留了深刻印象。
12月22日上午,采风团一行走进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传承“特别能战斗”精神,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河南王封全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保才带领大家先后参观了文化景观墙、大井小巷商业街、英式矿井架、坑口电厂遗址等景点,回顾了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煤矿企业转型发展等重大历史事件。
“经过两年的打造挖掘,‘西大井’已将资源枯竭的煤炭‘工业锈带’转型为工业旅游发展的‘绿色秀带’、党史教育的‘红色纽带’。‘西大井’的成功案例,可以成为全国其他因煤矿枯竭城市转型学习借鉴的标志。”知名时评人、微博大V@黄胜友说。
随后,采风团一行走进蒙牛乳业(焦作)有限公司5G智慧工厂,他们先后来到包装车间、数智中台、处理车间、灌装车间采访参观,感受5G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下的智能化生产。“焦作引进蒙牛这样体量很大的企业,可以在就业以及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微博大V@天中捕快说。
在大沙河湿地公园,两岸风光旖旎,河水清澈见底,雁鸥翔集鸣叫,让人心旷神怡。采风团一行用摄像机、相机、手机沿途“打包”这绝美风景,图文并茂地讲述这里的生态故事。
“能够这样近距离欣赏‘水丰、绿茂、成林、成片’的生态美景,感到非常震撼。”科普领域微博大V@江氏小盗龙对大沙河湿地公园尤为赞叹,“没想到在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大型的生态公园,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它还有滞尘、降噪、降温、增湿、净化空气等生态功效,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2月22日下午,采风团一行又奔赴温县考察。在温县“四大怀药”二号示范园区,采风团成员现场体验了人工刨土采挖山药。据介绍,2021年,温县铁棍山药种植面积达2267公顷。目前,销售价格与往年相比,每公斤高出了三四元,种植户整体收入稳中有增。
随后,采风团一行又参观了小麦博物馆、陈家沟祖祠、太极拳博物馆等。“陈家沟可以依托太极文化,开发更多与太极文化相关的产业。成为焦作乃至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彰显太极文化在世界人类文化举足轻重的地位。”凤凰网河南频道焦作区编辑陈艳文说。
12月23日上午,采风团一行来到云台古镇、云台山景区考察踩线,随后结束此次的焦作行活动。截至目前,微博话题“#出彩中原我来说”阅读量为4586.7万次,讨论为8000余条。
“有幸作为网络名人代表回到家乡采风。焦作因煤而起,因煤而兴,在新时代浪潮发展中,果断转型发展旅游,涌现了一批优质文旅项目。游览过云台古镇、云台山景区,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焦作这些年在文旅行业的又一次升级蜕变。作为网络名人,我会不遗余力地创作更多优质内容,为家乡宣传奉献力量。”微博大V@玉峰亦风说。
采风团成员观看太极拳表演。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蒋鑫摄)
